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城市文化要"形神兼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3日,国宝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以建设“形神兼备、和谐完美”的城市文化为题,为“山西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活动”第五期,做了历时两小时的专题报告。

罗哲文,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与山西有不解之缘

罗老精神矍铄,满面微笑,和蔼可亲,刚一落座,他就说:“我与山西有不解之缘,山西是文物大省,古建筑也非常多,我前前后后来山西考察、参观的次数,估计有一百多次了。”

罗老表示,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别是古建筑价值在全国独树一帜,仅宋代时期的古建筑就占全国已知的70%以上,中国现今两座有准确年代记载的唐代古建筑都在山西。此外,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形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不仅是山西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

城市要“有声有韵”

罗老认为,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物质与精神的财富。中国现有的10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各省市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加上国家历史文化村镇,几乎全国90%以上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都集中到了城镇。

中国城市的特色很多,其中有些城市早在三千年前就是规划建设的,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建设重视整齐对称、气势雄伟的布局,提倡“天人合一”的哲理。如古都北京,一条7.8公里长的中轴线上,永定门、前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景山、钟鼓楼等建筑的体量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有致,构成了壮观的节奏与韵律。可称得上是有体有形、有声有韵的和谐交响乐。

要重视非物质文化

听说太原正在搞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罗老对此表示了肯定。他认为,太原如果没有了晋剧、剪纸、面塑、面食等,而只有晋祠、天龙山石窟那也就乏味多了。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样的,既要有有体有形的文物古迹、古建筑,也要有有声有韵、有品有赏的非物质文化。而城市中那些渗透着历史文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城市文化中最生动活泼的内容。

在罗老看来,物质文化遗存好比人的躯体,非物质文化好比人的精神,没有躯体精神无所依托,没有精神躯壳空乏无味,两者可见是相互依托,缺一不可的。我国由于历史悠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交融结合,更是难以划分,所以希望太原在考虑城市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