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ⅵ―6 所属地区 宁夏·吴忠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同心 申报日期 2006 居住在地势较平坦的川、坝、源、台、平川的回族群众利用地面空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族群众叫箍窑。 箍窑技术性较强。首先要打好高一米四左右、宽七十公分左右、长五米左右的窑墩子,类似拱形的桥墩,俗称窑腿子。一般并排修二孔箍窑需三个墩子,修三孔窑需四个墩子,...
遗产编号 ⅵ―7 所属地区 宁夏·吴忠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盐池 申报日期 2006 二毛皮是宁夏五宝之白宝。“二毛”本意指“斑白的头发”,这里是借用其“白”的含义。二毛皮毛长约八厘米许;过长者习称“甩头”,其质要稍差一些。二毛皮毛色洁白,光泽如玉,毛花十分美丽。民间将毛花分为串字花、软大花、绿豆丝等,过去人们多喜爱串字花,现今则视软大花为贵。 ...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重庆·荣昌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荣昌县 申报日期 2006 夏布,又名麻布。荣昌麻布起源于清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麻、织布技术,康熙时已形成商品性生产。光绪九年(1871年)《荣昌县志》载有"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由于夏布质量细软轻白甚于葛、山西、陕西富商大贾,每岁必来采买,至京都发卖。亦转销朝鲜、日本...
遗产编号 ⅷ―7 所属地区 重庆·涪陵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涪陵区 申报日期 2006 “榨菜”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由涪陵商人邱寿安命名,意即“经盐腌榨制过的咸菜”;并于当年首次将自己命名的这种咸菜产品投放宜昌市场获得成功。这是“榨菜”之名和“榨菜业”的缘起。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涪州志?物产》中关于“包包...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重庆·合川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合川区 申报日期 2006 【合川桃片简介】 合川桃片始创于1840年。用上等糯米、核桃仁、川白糖、蜜玫瑰等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是重庆市地方名产之一。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玫瑰香味。1917年曾在巴拿马博展会上,获巴拿马金质奖。 【原料...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重庆·合川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合川区 申报日期 2006 合川峡砚系重庆市合川市草街镇以嘉陵江沥鼻峡特殊石材为原料制作的以砚台为主要产品的雕刻艺术。它的雕刻制作始于宋代,历史十分悠久。 嘉陵江沥鼻峡东岸的草街镇麻柳村后山一带,储藏有大量的峡砚石材。此石材具有石质细腻、色泽淡雅、磨墨快速、不损笔锋、砚中蓄水,数...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凤花烛产于中国土家花灯之乡贵州思南,思南龙凤花烛是以竹、木、灯草、石蜡为主要原料,经祖传工艺,不断钻研改进精心设计而成,其设计主题是“龙游太空呈祥云,风跚牡丹献富贵”。 “花烛”最早流传于清朝早期,最初的“花烛”都是用纸...
遗产编号 ⅷ―13 所属地区 重庆·城口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城口县 申报日期 2006 城口县老腊肉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沿袭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民间加工历史。 老腊肉制作一般要经过喂养、宰杀、选肉、晾干、腌制、烘烤等阶段才能完成整个老腊肉的制作工序,在城口县当地,通常是采用口授心传的方法进行传承,是整个巴渝地区腊肉制作的典型代表。 因...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朗溪竹板桥造纸系流传于彭水朗溪竹板桥等地的传统造纸术。早在唐宋时期,彭水竹板桥人就学会了土法造纸,至今已有约300年历史,传承了11代。 朗溪竹板桥土纸是传统工艺草纸,其规格为22×44厘米,具有色泽金黄,厚簿均匀,绵实有...
遗产编号 ⅷ―15 所属地区 重庆·武隆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武隆县 申报日期 2006 武隆纸竹工艺历史久远,分布面广,遍及全县26个乡镇。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丧事、寿诞、街头游乐、逢年过节的庆典礼仪中,都有式样众多、制作精致的纸竹工艺品。婚事剪喜字窗花;满十祝寿剪寿字,剪松鹤延龄,做宫灯挂在大门上,还做《八仙庆寿》木偶戏子,药发木偶焰火架等;...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山西·太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太原市 申报日期 2006 “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山西特殊地域条件下产生的反映山西民间文化习俗的特产,其形制古朴,口味淳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的口感特征著称于世。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至光绪时期,山...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朔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山西梨花春酒是晋北历史名酒。应县地处雁门关外,历史上曾先后是匈奴、鲜卑、突厥、沙陀、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往来活动的地域,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地区;加之该地区气候严寒,酒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物品,由此形成了人们豪饮的习俗,使酿酒业颇为发达,酿酒工艺也有...
遗产编号 ⅷ-16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长治市 申报日期 2006 上党堆锦艺术,俗称“长治堆花”,是山西省东南部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公元707年4月,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今长治)时,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上党古城,后流入民间。经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这一手工技艺日臻完善。191...
遗产编号 ⅷ-5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香格里拉县 申报日期 2006 纳西族东巴造纸的制作工艺较为独特,主要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的白地村。 白地,即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东巴文化的圣地,白地纸是东巴写经中最重要的用纸,在滇西北久负盛名。 东巴造纸采用当地独有的一种植物“阿当达”,...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澜沧县 申报日期 2006 拉祜族葫芦笙制作工艺在拉祜族聚居区十分普遍,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南六村南嘎河寨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一个拉祜族村寨。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南嘎河拉祜族的葫芦笙制作较精细,主要工具为6——7种大小不同的刻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