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溪竹板桥造纸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14 所属地区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朗溪竹板桥造纸系流传于彭水朗溪竹板桥等地的传统造纸术。早在唐宋时期,彭水竹板桥人就学会了土法造纸,至今已有约300年历史,传承了11代。

 

  朗溪竹板桥土纸是传统工艺草纸,其规格为22×44厘米,具有色泽金黄,厚簿均匀,绵实有韧性,汲水性能好,易燃烧等特征。

 

  朗溪竹板桥造纸工序十分复杂,有“七十二道脚手,除开吹那一口”的说法。其工艺流程主要有:取料、制料、制浆、成型、干燥、包装及保管。工具有:砍刀及其刀荚、舀子、作坊、木榨、地甑、浆缸、料池、石碾、石碓、刮刀、凉杆、木锤、搅拌器、木桶、水漂、牛等。

 

  朗溪竹板桥造纸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老造纸术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蔡伦造纸术的传统工艺。二是发展了传统造纸术。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山歌,现仍在传唱;同时仍保留着多种禁忌,加重了它的神秘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大量印刷制品占领这一市场,朗溪竹板桥土纸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青年人不愿再居住在闭塞的山沟里学技艺,纷纷外出打工,后继乏人,生存困难。朗溪竹板桥造纸术面临失传危机,急需抢救、保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