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农民展示刚刚发掘出土的石器刘洋摄 图为10名农民工被授予“考古技工”的称号刘洋摄 10日,为期三天的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今日完美收官,农民考古技师作为考古活动中默默无闻却又功不可没的群体,在本次活动中首获殊荣,10名农民工被授予“考古技工”的称号。 现年55岁的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村民白日有,1992年正式踏入考古行列。白日有称,1992年,他在村西南方向放牧,在路上走的时候发现了一...
6月9日上午,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由河北省文物局等主办,阳原县人民政府等承办的“踏梦泥河湾寻访燕赵魂”张家口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在泥河湾小长梁遗址文化广场正式启动。 10名优秀农民工获得“考古技工”证书 公众现场学习打制石器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阳原“中国泥河湾文化之乡”牌,同时,现场为10名优秀农民工颁发“考古技工”证书和奖金。 启动仪式结束以后,...
6月5日下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名胜区团工委联合在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来自名胜区管委会各单位共10余位对考古感兴趣的团员青年与文物来了一场“零距离”亲密接触。 伴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考古与文物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为了让更多的人深刻地领略文物的魅力,认识文物保护的意义与价值。此次公众考古活动安排青年团员亲手修复文物,了解文物修复的相关知识...
“越早发生的历史,老百姓越不了解,泥河湾有约200万年的人类历史,通过公众考古将让人们充分了解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存。”2015年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21日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启动,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介绍了泥河湾公众考古的意义。 “泥河湾公众考古是文化遗产保护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尝试。”张家口市阳原县副县长孙莉亦表示,在确保文化遗产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全程对社会公众开放,有...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紫禁城里的慈宁宫、慈宁花园和寿康宫,不少爱看清宫戏的人可能会觉得很熟悉。但是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这一片区域目前是不对游客开放的,显得很神秘,很多人都在期待今年8月的开放。而去年,在修缮施工的过程中,这里发现了明清建筑的遗迹,目前正在进行考古发掘,故宫博物院方面透露,考古工地未来也考虑向游客开放参观。 慈宁宫和慈宁花园之间的空地,现在是一个考古发掘工地。这里...
为了庆祝5.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公众考古科普基地联合西安晚报社,于5月17日上午举办了主题为“绕过展柜看文物体验——文物医生——的修复神技”的公众考古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公众25人由西安晚报社从其读者群中遴选,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学生教师、工人、个体经营者、公务员医生等,年龄最小的17岁,年龄最大的70岁。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张更武、西安晚报时政...
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博物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博物馆担负着保存社会文化遗产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实质上,博物馆只是公共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者。从根本上讲,广大公众才是历史文化资源的真正主人,公众是博物馆的活力源泉,也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于以上认识,河北博物院充分注重在工作的各个环节贯彻和体现以公众为核心的理念,通过为公众服...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30日透露,由于受产权、管理和使用权的限制,有近一半的抗战文物尚未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同时,今年与抗战文物有关项目的资金安排预计达到3.9亿元。 国家文物局30日在京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推进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励小捷表示,2014年共安排了2.5亿元资金用于47处抗战文物的保护修缮、展示提升和规划编制,包括侵华日军七三一...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今日起,西安日报将开辟专栏,对西安博物院的公众教育活动予以专题报道,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指示精神,向公众展示博物馆文化,让公众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熟悉的人都知道,西安博物院有位“乐知妹妹”,她齐胸襦裙双丫髻,额头花钿圆圆脸,萌萌哒非常可爱。作为西安...
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里的文物保护演示牛爱红 摄 “怎样使公众了解尚未进入展厅的文物藏品?怎样拓展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怎样让公众深层次了解文物保护的过程与意义?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实现文化认同?”已经在文博系统工作30多年的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杜启明对这些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让文物的文化内涵与保护知识更深入地贴近群众,是博物馆人应终身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使...
公众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反映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式。自1972年“公众考古学”(public archaeology)概念的首度出现及使用,其学科发展已有四十余年,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公众考古学主张让大众社区进入考古学场域,从而使之获得考古学研究“权力”,主要涉及到阐释权、教育权、开发权和保护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公众考古学一方面因应挖掘、保护和传播本国(本地)文化的“本土化”需...
考古学不能脱离公众而躲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孤芳自赏。考古工作者也不能只埋头于考古工地、沉浸在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中。考古工作和考古发现的文化遗产都需要被公众认识和分享,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正能量”。公众考古就是搭建在考古学、考古工作者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平台。 广州考古多是抢救性发掘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下文物遗存也相当丰富。广...
沈荡第一桥亟需保护,轮船码头被写满不雅词汇,前期网友微博经记者实地采访报道后,引起了多方关注。近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海盐县文物保护相关部门。 两名业余文保员 需巡查24处竖牌文物 关于沈荡第一桥北对联、桥额被熏黑,桥下遗有焦炭,记者采访了桥边的住户。家往旁边的许森华老人告诉记者,桥被烧黑是因为时常有人在那里烧垃圾。 县级重点文物登录单位由谁保护?记者带着问题联系了县...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颜料坊49号被开发商拆毁事件引人关注。近日,这起破坏文物案处罚结果“出炉”:施工单位中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被处以50万元行政处罚,同时责令建设单位对被毁文物建筑进行原状修复,验收合格后方可重新开工。为何开发商犯错,“包工头”挨罚?50万元罚款能否起到警示作用?“任性”的房企是管不住还是不想管?(3月23日《现代快报》) 倍受关注的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颜料坊49号被拆毁事件,总算...
中国被盗肉身古佛疑现身欧洲”的事件有了新进展。最新消息显示,这尊正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僧人宝像突然被撤走。根据中国媒体报道,这尊宝像和福建三明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1995年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宝像极其相似。(3月23日 新华网) 最近,“中国被盗肉身古佛疑现身欧洲”的消息在各类媒体广泛传播,引起了包括我国文物部门在内的相关方面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就现身欧洲的“肉身古佛”和被盗“章公六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