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启动 公众可报名参与

“越早发生的历史,老百姓越不了解,泥河湾有约200万年的人类历史,通过公众考古将让人们充分了解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存。”2015年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21日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启动,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介绍了泥河湾公众考古的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越早发生的历史,老百姓越不了解,泥河湾有约200万年的人类历史,通过公众考古将让人们充分了解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存。”2015年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21日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启动,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介绍了泥河湾公众考古的意义。

 

      “泥河湾公众考古是文化遗产保护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尝试。”张家口市阳原县副县长孙莉亦表示,在确保文化遗产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全程对社会公众开放,有助于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宣传文化遗产,感受古文化的魅力。

 

      孙莉介绍说,目前,东方人类探源工程作为河北省重大工程立项启动,考古发掘工作、地质和环境研究、哺乳动物群研究等科研考古工作取得崭新成果,遗址区道路、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工。项目完成后,一座集科研科普、实习实践、旅游寻根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落成开放。

 

      “泥河湾正在朝申请成为世界遗产努力。”河北省文物局项目处处长张文瑞表示,前期最重要的工作是考古发掘,探寻更早的东方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完善历史文化遗存发展的序列,并做好泥河湾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展示工作。“现在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立项,做好以上这些工作后,我们将向有关部门提交申遗报告。”

 

      据介绍,本次泥河湾公众考公活动由凤凰网河北频道、河北省文物局主办,将于6月8日至10日在阳原县举行。公众可通过凤凰河北官方微信和活动专题网页进行报名,被抽选的30名幸运网友将有机会参观泥河湾博物馆、泥河石文化城、皮毛文化博物馆。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泥河湾发展专家座谈会,举行“中国泥河湾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开展“镞具匠心”——“泥河湾杯”石器制作大赛。此外,还将在考古现场举行模拟原始人类生活的篝火活动暨《神秘的泥河湾人》纪录片拍摄。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遗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两岸,是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泥河湾小知识:

 

      泥河湾是河北省阳原县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距今约二百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197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泥河湾附近的小长梁东谷坨发现了大量旧石器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石器以及制作石器时废弃的石块等。

 

      考古发掘:

 

      1924年9月,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考察内蒙古萨拉乌苏的返回途中来到张家口,会同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在泥河湾进行了短暂的地质考察。

 

      1957年,考古学者观察了“北京人”制作石器已很进步,能使用和控制火,因而推断说,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绝不是最早的人类,“北京人”不是第一。这次细小石器的发现,确证"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于是贾兰坡院士认为,在160万年前,就有如此进步的石器,证明人类起源比过去的认识要早得多,说400万年前有了人类并非夸张。

 

      1988年4月23日,泥河湾对外开放,应中科院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前来考察,拉开了泥河湾开放的步伐。

 

      1990年,经国务院的批准,由克拉克教授领军组织的中美合作泥河湾考古项目,成为建国以来的笫一个中外合作考古项目。至此,已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和专家,发表了有关泥河湾的论文700多篇。

 

      1994年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世界上最早的细小石器。这些石器都比较小,大多重在5至10克之间,最小的不足1克。可分为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和锥形器等类型,共约2000件。这些石器经过古地磁专家的测定,证明距今约有160万年。

 

      1995年8月至1998年9月,在以往发掘的基础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发掘,在于家沟遗址找到了华北地区极为难得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中期的地层剖面和文化剖面,该项发掘入选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6年6至8月,美国印第安大学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对泥河湾遗址也进行过为期两个月的发掘研究工作,获得了一大批较为珍贵的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实物资料,进一步证实泥河湾盆地是中国人类起源的摇篮,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是一座有待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的巨大科学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

 

      2001年马圈沟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泥河湾向人们昭示: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2001年3月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0月,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了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遗址,发掘出的几百件石制品、动物骨骼,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的年代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达到距今200万年左右。鉴于泥河湾遗址在史前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002年初,泥河湾地质遗迹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8月24日,由河北省泥河湾管理处组织的泥河湾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掘出一个较完整的象头化石。发掘出的象头化石微微向上仰起,一根象牙化石较完整,长1.5米,另一根象牙前方有残缺,长度1.2米,象的臼齿化石清晰可见。象头化石埋藏在河流相的沙层中,已经过搬运,推断象头化石应该是经长年雨水冲刷而滑落至此。到底是百万年的猛犸象头化石,还是南方象演变后的象头化石,还需专家进一步研究认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