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就是挖宝?”这大概是很多人对生僻的考古学的直接印象。如何拉近考古与生活的距离?近年来,一个新概念——公众考古逐渐成为考古学界、业界共推的一种潮流。 6月14日,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联合三湘都市报等单位走进益阳兔子山遗址,举办湖南首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活动,这是其长久以来推行的公众考古的一部分。 何谓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在推动历史文化教育方面有什...
甲骨学诞生一百多年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积累了丰厚的学术研究成果。伴随这样的研究,甲骨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虽为世人所知,但终究仍局限于小众学者所关注的范围。如何向公众普及甲骨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甲骨学诞生以来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在哪些方面。 高大伦:甲骨学的...
在连续3天的雾霾散尽之后,天空露出了久违的蓝色。10月27日,河南三门峡,一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如期举行。来自部分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和高校的多位考古学者与热爱考古的学生一起参加了论坛,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距离上一届仰韶论坛,时间已经悄然走过了四季,又一次回到了10月这个节点。站在同一节点,不得...
我在复旦开《公众考古学》的课,和做其他公众考古实践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多了个“学”字,这就有了课程建设,特别是研究公众考古旨趣。其中,也就免不了要梳理教学内容的源流,向学生介绍一些公众考古史以及公众考古学史,诸如中国是何时有公众考古的?中国公众考古的历程怎样?亦即哪些是“源”?哪些是“流”等来龙去脉的问题。 我跟学生们讲,中国的公众考古不像现在一些人说的那样,是近年从外国传过来后才有了这码事...
“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日前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开幕,全面展示故宫博物院藏汉传佛教罗汉画的精品,共23件(套)。展期截至3月7日。 佛教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经典的题材、样式,罗汉画即为其中一种,其流行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多、参与画家之广泛,在佛教绘画中几乎没有其他题材可与之相比。本次展览中的大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其中有清代丁观鹏《摹丁云...
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关注、所思考。日前,《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一文刊出后,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对文物保护关注的热潮。(1月12日 《光明日报》)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而中华历史文物则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延续着中华传...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国家艺术基金从2013年12月30日诞生之初,就广受关注,一是因为它是由国家层面正式出台的与艺术直接相关的基金,代表了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长期扶持思路;二是它的资金金额庞大,据介绍,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底,国家艺术基金投入总额将达到20亿元,之后基金投入规模亦不会低于这一数额。高额投入资金和基金建立预期产生的深远意义,国家艺术基金的建立理所当然成为2014年年度“...
昨日,记者在大鹏新区公共事业局获悉,自今年元旦起,大鹏古城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博物馆采取电话预约(0755-84315618)、现场领券两种方式免费开放。预约观众优先,未预约观众则可通过现场排队凭身份证领券入馆。当日参观券发放总量为1000张,额满为止。 大鹏古城博物馆是为大鹏所城而设立的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设有 “大鹏所城复原模型沙盘展”、“鹏城春秋历史展”、“赖恩爵振威将...
图为北庭史馆序厅高12.4米、宽11.4米的大型浮雕。浮雕以人面瓦当为人文标志,综述北庭多元文化、丝路北庭、历史移民屯田、民族大团结等内容。 图为北庭史馆展示的古代集市贸易场景。 图为游客参观北庭史馆。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新近落成的北庭史馆1日起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北庭(今吉木萨尔县)是古代西域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天山北麓古代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公元...
记者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委宣传部了解到,清代现存唯一的都统衙门——察哈尔都统署修缮工程完工,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地目前已经面向公众开放。 清代在全国设置3个都统署,察哈尔都统署建于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其他两处乌鲁木齐、热河的都统署均已被拆毁,唯有位于张家口市的察哈尔都统署保存相对完整。从干隆二十六年设置都统,至1952年察哈尔省建置裁撤,共计有116人、先后出任129任都...
位于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建筑群内的西藏牦牛博物馆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于2014年5月18日投入试营运,并首度面向公众开放,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好评。在其后5个多月的时间里,该馆展品数量不断扩充,布展格局不断完善。11日,重新布展后的西藏牦牛博物馆再次面向公众开放。 11日9时40分,西藏牦牛博物馆迎来了重新开馆后...
昨日,汉阳陵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11月9日-24日举办“2014汉阳陵金秋银杏之旅”系列文化体验与展演活动。届时,该馆将首次向公众开放模拟考古和汉代陶艺制作体验活动。 汉阳陵景区的银杏林栽植已经有10余年了,面积103亩。深秋,正是银杏一年最美的季节,万株银杏展露出了她最美的身姿,叶子如彩蝶转黄而飘落,一眼望去,满园尽是黄金叶。金秋银杏之旅活动期间,游客不仅能领略到银杏林秀美景色...
10月27日,“第二届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 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市长赵海燕,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潇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社科院研究员、公共考古学会会长王仁湘,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来自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公共考古组织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显然,一个时代需要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只有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坚守核心价值观,不断创造出与时俱进的艺术经典,才能引领公众的审美意识,凝聚正能量,从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今天,艺术创作十分繁荣,流派分呈,形式多样。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能和当下相比,创造出如此众多的艺术作品。但是,繁荣有时也会滋生乱象,难免鱼目混珠。所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