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 9年找到古沉船78艘
2015-01-26 15:5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考古潜水人员探测沉船基地,图为去年发现绿岛一号作业。

“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华是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图:台湾《联合报》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不少人类文明秘宝沉埋海中,却无人知。半世纪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继陆上考古后,积极发展水下考古,让这片沉默的历史发声,台湾则迟至近20年才有作为。台湾“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华是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
开创台湾水下考古,臧振华回想,或许跟他一甲子前随父母从大陆渡海来台有关:幼时经历颠簸海路,他上船从不晕,“我的人生旅程,可能那时就铺下。”臧振华研究考古逾40年,长年呼吁当局注重水下考古却罕获回应,直到9年前才受“文建会”委托调查水下遗产。
他率队到澎湖、台南安平、东沙环礁、绿岛,至今发现78艘宋代、清代、二战时期的沉船,包括清代中晚期航行两岸的货船、1892年满载板球选手不幸沉没的英国蒸汽船,还有大陆首批建造的西式船、1895年甲午战争时沉没的广丙舰等,犹如打开贸易史、迁移史、航海史、战争史的钥匙。
水下考古复杂度远超过陆上,臧振华说,茫茫大海要找历史宝物,考古人员须同时透过海难纪录及海军档案等历史文献、访谈渔民与船老大并研究其航海记事簿、调查暗礁多的自然环境等,才能经由地理信息系统交叉筛选出沉船“敏感区”。
臧振华说,沉船处往往是天然鱼礁,犹如渔民“海里的电冰箱”,需要鱼就去钓,若非充分信任,渔民往往不愿提供;就算取得,多暗礁处对考古也挑战极大,不但探测船易触礁,海流也强劲不定,但对考古人员来说,最危险的地方宝物最多。
由于潜水有年龄、体力等限制,目前多由在船上的考古人员搭配专业潜水员。臧振华说,所有队员训练最基本的就是“经手伦理”不能把古物放口袋,也得保守工作机密,以免有心人跟在后面下海,发现宝物的第二天就被盗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