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谈谈“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概念使用问题

    长期以来,文博工作中对文物、文化遗产的词义理解、概念使用,笼统地讲,似乎不成问题。譬如,我们通常说,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活动的载体与见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似乎也是清晰和不言而喻的。然而确切地说,在现实工作和学理层…[全文]

2015-03-27 15:19:52

文物摄影图像的保护与存储

    在硬件和软件的巨大支持下,数字技术在影像上的运用发展迅猛,文物摄影的载体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目前博物馆保存的文物图像不仅包括传统的底片、照片,也包括大量的数字影像电子版图像。本文将对这些底片和照片的保护,以及摄影图像的存储等问题进行一些梳理…[全文]

2015-03-27 15:19:10

唐代盛极一时的舞蹈———胡旋舞

    胡旋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史国和米国等。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胡旋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的舞…[全文]

2015-03-27 15:09:55

汉代石椁墓葬群的保护

    汉代石椁墓葬群大多以连片的石椁或少量的初期石室出现,基本以家族为单位,所以也可以称为汉代家族墓群,埋葬深度距地表从七八十厘米至四五米不等,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地方葬俗、家族的特殊原因等,每个石椁群往往呈现不同的特色,包括墓葬走向、雕饰图案…[全文]

2015-03-26 09:42:50

怎样复制古代墓葬壁画摹本

    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开放,8大展览共展出5000余件(套)文物精品。其中,《北朝壁画》展厅中1:1复制的壁画,丰富的内容与沧桑的历史感引起人们关注。 展览选取了5座墓葬壁画。由于条件所限,采用了以少量壁画原件与大面积摹本…[全文]

2015-03-26 09:40:51

锦绣威仪千人千面:从兵马俑解读秦代的审美观念

锦绣威仪千人千面:从兵马俑解读秦代的审美观念

    上世纪70年代对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短暂的秦帝国的认识,并以此类推,扩延…[全文]

2015-03-19 11:54:03

由射弋之矢看秦始陵皇车马坑

    考古学者在秦始皇陵西侧陪葬坑的一号铜车马车舆之中的铜箭箱内发现过54枚铜矢,其中50枚铜矢带有锋利的镞头,另有4枚铜矢的镞头部分为圆柱形、不具有杀伤力。这批器物于2013年中日建交Advanced Studies考古前沿四十周年之际在日本东…[全文]

2015-03-19 11:46:18

《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法规的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文化事业,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政策,并且在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我国先后制定了一批博物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1979)、《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1985…[全文]

2015-03-19 11:34:38

漫谈旧京石舫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江南私家园林,还是北京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为体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园林离不开造山与水景,而在水景中,又离不开画舫,"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因此在造园艺术中,"舫"占了不小…[全文]

2015-03-19 11:31:09

明十三陵长陵祾恩门木构件上的榫卯

    由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组织修缮的明十三陵长陵祾恩门工程,自2013 年4 月1 日开工,于2013 年10 月28 日竣工。该工程修缮的主要项目是揭屋面瓦,更换部分糟朽的檐椽、飞椽和望板。在更换椽望工序时,发现两处木构件榫卯做法与现代做法不同:…[全文]

2015-03-19 11:25:56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