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04期 【摘要】<正>西周时期,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大量金石乐器被作为主要的随葬品人葬于诸侯、世卿等高等级贵族墓中。《周礼·春官·笙师》载:“大丧,廞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可见,金石乐器的人葬,…[全文]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以陇山为依托,以今天水市为中心,汉、渭二水上游支流邻侧分布的那片地域,不仅是大地湾文化及其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密布区,也是有关伏羲、女娲、黄帝神话历史传闻的流播区,无疑为中华民…[全文]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嫩江流域经过多年的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肇源白金宝》一书报道了白金宝遗址的考古发现,在该遗址第三期遗存中,发现了大量带有丰富纹样的陶器。通过统计可以发现,陶…[全文]
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商文化遗存,作为商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商文化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依据文献载述和考古资料,初步探讨了商代崤函古道交通地理问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商汤…[全文]
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仰韶文化诸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故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同时是东方艺术传统奠基的时代。迄今为止,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全文]
来源:《民族艺术》 2014年04期 【摘要】唐代墓室壁画体现出帝王化图像体系的特征,宋代墓室壁画体现出平民化图像体系的特征,元代墓室壁画将边疆地区风格的图像体系推向了高峰。唐宋元等级制度有了新的平衡结构,在保持墓主人阶层上移的同时,也扩…[全文]
来源:《民族艺术》 2014年05期 【摘要】明清是中国壁画墓的衰退期。在图像体系上,仍然维持着中上贵族阶层和一般贵族、平民阶层两个图像体系。在图像特征上,对应于图像体系而表现为沿革的图像特征和特色的图像特征两个类型。对于明清壁画墓的衰退…[全文]
来源:《民族艺术》2015年02期 【摘要】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有着大量的壁画墓遗存,以往缺少图像体系方面的整体性讨论。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三个图像体系,即两京图像体系、河西图像体系和西域图像体系。两京图像体系的特征是中央集权意志突出和政治中…[全文]
来源:《民族艺术》2015年02期 【摘要】人面岩画在西辽河流域岩画系统中是独具特色的一类岩画,同心圆纹眼睛人面岩画类型在整个西辽河流域人面岩画中最具特殊性。同心圆纹眼睛人面岩画的制作突出对眼睛的特殊刻画,在西辽河流域的远古文化中也屡见不…[全文]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河西地区史前生业方式经历了由早期农业向后期畜牧业的过渡,以齐家文化为界,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以农为主兼事畜牧,齐家文化以后的四坝文化、骟马文化和沙井文化都呈现出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