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全文]
《吐鲁番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共计发掘了十三次,出土了大量各种质地的珍贵遗物,木案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尝试从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全文]
《中原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各地汉墓出土的陶灶形制多样,大致可分为九个类型,每类陶灶都有其明显的分布区域,各区域的陶灶形制、装饰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有密切的关系。汉墓中出土的带足灶为文献中的“行灶”,三峡地区的多…[全文]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11期 【摘要】人兽母题是商周青铜纹饰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数量虽不多,却分布广泛,形象特殊,内涵丰富。本文结合学界对人兽母题青铜器的已有研究,立足于图像,运用文化因素的分析方法,试图找出不同地域、不同族…[全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千百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史记》中记载的黄帝涿鹿之战真实性的探讨和论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量考古新发现,黄帝文化逐渐被学界所认知,而考古揭示出的黄帝文化迁徙与发展的历程,又…[全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羌人作为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在藏羌彝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走廊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全文]
《中原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墓葬空间模拟的是现实世界,体现的则是人们的死亡观念。海岱地区史前墓葬空间由简单逐渐走向复杂,内部空间划分越来越细,功能区别日益明显,这一变化过程与丧葬观念的复杂化是一致的。 【关键词】海…[全文]
《兰台世界》2015年12期 【摘要】山顶洞人懂得爱美,使用骨针缝制衣服及制作一些装饰品随身佩戴。从宏观角度分析,可以说山顶洞人制作的粗陋的装饰品除表明我国工艺美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山顶洞人爱美、追求美及原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