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几门学科分别从发现与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不同角度处理人类遗产,探索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因此常常被相提并论。近来,国内不少高校或者借考古学升格一级学科的机会将考古专业扩充为考古文博系、考古文…[全文]
公众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反映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式。自1972年“公众考古学”(public archaeology)概念的首度出现及使用,其学科发展已有四十余年,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公众考古学主张让大众社区进入考古学场域…[全文]
一、导言 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Postmodernism)席卷全球,科学的合法性问题(Legitimacy of Science)受到了普遍质疑,以“理性”为本位的宏大理论构建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现代科学自身的保…[全文]
淮北某小学学生参观柳孜运河遗址 村民在观看遗址出土的文物展板 目前,国内考古专业人员越来越重视公众考古的重要性,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在尝试推广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成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几年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诚如大家所说,公共考…[全文]
北宋《文会图》局部 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与各项大一统制度,成为后世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统治范式。自西汉至唐朝的千余年间,历代王朝无不希望长治久安,明智的当政者都力图在制定方针政策与制度设计上讲求成效,但因存在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等因素…[全文]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达举世公认。西周初年,就产生了内容极其珍贵、编纂体例高明的经典史籍《尚书》。此后,经过历代史家不懈努力,史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发达的学术门类,不但鸿篇巨制不断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多样、编纂形式各擅其长、体裁种类琳琅满目。与西方…[全文]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人的性向品格的取向方面,主张以中道为期许、以中庸为常行、以中立为强矫、以中行为至道。但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不行于时。即如中庸之说,孔子在力倡此说的同时,已经感到了施行的困难。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的《…[全文]
安乐哲是以《圣经》为参照物进入《孝经》世界的。《孝经》与《圣经》都以亲情为主题。从旧约时代起,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家庭价值亦处于突出地位,《十诫》中有八条戒律言“否”,如“除了我(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全文]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全文]
北朝乐府·梁鼓角横吹曲 《梁鼓角横吹曲》的前身叫《鼓角横吹曲》,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乐器以鼓和号角为主,所以称为《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流传到南方后,梁武帝萧衍下令整理改造,并被梁朝乐府机构保存下来,所以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