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

    中国画题跋泛滥成灾 乾隆皇帝开了“坏头” 我们今天说中国画讲究所谓的“流传有序”,重视题跋,其实是个“坏习惯”,而这个“坏头”正是乾隆开的。至今影响深远,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写长跋,就算画个…[全文]

2014-10-10 17:58:40

“松壶派”创始人钱杜其人其画

    钱杜《仿云林山水图》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朝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时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可喜的贡献。从顺治到乾隆,随着社会政治的逐步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皇帝的爱好与关注,画业出现了一朝的鼎盛时期。但至嘉庆以后的内乱、外患,导致…[全文]

2014-10-10 17:57:21

明清水陆画的时代风格与收藏价值

    作为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水陆画,有绢画、布画、纸画,多为民间艺人的工笔重彩人物卷轴画,俗称道师画、庙画等。 水陆法会始于南朝梁武帝,到宋元明三代达到高峰,清代时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失。水陆画分为上下二堂,上堂绘诸佛…[全文]

2014-10-10 17:55:00

世界上最早在画上签字的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尤其擅长绘画,在画史上誉称为“点睛”大师。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顾恺之工诗赋,善书法,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全文]

2014-10-10 17:54:01

李叔同:悲欣交集有流连

    李叔同是世间的一个大谜,人们想破头也弄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 话说回来,李叔同刹那间的脑筋急转弯要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缘由摆在那儿,譬如官府“画影图形”到处通缉捉拿、譬如情场大失败沮丧到“只欠一死”、譬如破产到连窝头都吃不上债主…[全文]

2014-10-10 17:53:27

略说篆刻艺术的尺度:印宗秦汉

    我不太会写文章,大抵专注于创作的人多半如此。然而,我如今心疏手懒,亦少创作。以前也常与人较论短长,或有一隅之见,都没能留下文字,现将这些往日里的闲言碎语翻出来拼凑成文,以求教方家。 我最想说的其实是印章创作的尺度问题。唐李涉《题清溪…[全文]

2014-10-10 17:51:13

《石渠宝笈》:中国古代的书画记忆

    《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及三编是乾隆、嘉庆皇帝谕令梁诗正、王杰、英和等大学士,将内府及行宫所储于各宫、殿、阁、室的非宗教类的书画,遴其佳者,荟萃成编的著录丛书。它以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书画贮藏地点作为编纂的主要分类方式,其…[全文]

2014-10-10 17:50:34

中国画题跋缘何越来越少

    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有位担任过大型展览评委的画家跟记者聊起,近些年展览层出不穷,投稿量骤增,在展出作品的初评中,评委们常常只是看看题跋和印章便能够筛选掉许多投稿。记者问其缘由,画家答道:“因为一看题款和印章就知道该作者的水平了。” …[全文]

2014-10-10 17:36:42

从《宋璟碑》看颜体何以常兴不衰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字体博大雄浑,形成以“筋”为主的“颜”风格,素有“颜筋”之称。…[全文]

2014-10-10 17:35:01

为何中国绘画总要讲师承讲门派

    百多年来,中国绘画的演化主要立足在“集体立场”之上进行。各种变革或守护“传统”的运动,各种树立引导艺术的“权威”“主流”、或者反对这些权威主流的“非主流”行动与思潮,绝大多数都具备“集体”背景,都为各色规模不等的集团“圈子”服务,成为各自集…[全文]

2014-10-10 17:34:19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