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壶派”创始人钱杜其人其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钱杜《仿云林山水图》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朝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时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可喜的贡献。从顺治到乾隆,随着社会政治的逐步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皇帝的爱好与关注,画业出现了一朝的鼎盛时期。但至嘉庆以后的内乱、外患,导致政治、经济出现衰退,社会不稳,最高统治集团的代表皇帝,也无暇注目绘画之事,绘画事业亦随之呈现衰败之势。所以,嘉庆、道光、咸丰三朝,虽然画家的数目殊多,但在绘画艺术上有特殊造诣、对绘画事业能贡献于一时的画学者,却是殊少。而钱杜即是此“殊少”中的一位,堪称为清代画界的后起之秀。

      钱杜,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名钱榆,后更名钱杜,字叔枚、叔美,号松壶,又号壶公,一号居士。因其是钱家的第七子,故又俗称为钱七。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卒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享年八十有二,可谓是古代画坛中的一位高龄画家。嘉庆五年(1800年)三十七岁,乡试考中举人,步入仕途,只做过六品的主事官。生于殷实人家,一生不善理财,屡掷千金,不为家计,随手辄尽。由于受良好的文化家风熏陶,少年时即工诗文。时人评其一生的诗作,曰:“海内诗人众矣,而超妙清旷,鲜有能及(钱)叔美者。”随之又工书法,后深通画法,擅山水、花卉、人物,尤以山水和墨梅为最精。其山水宗法明“吴门四家”中的文徵明和文徵明之子文嘉,花卉则师“清初六大家”之一、“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他的山水画,能连山蔓岭,层累不差,书卷之气盎然,间有金碧云山,妍雅绝俗。

      画坛当时有人评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庶几近之,此真文氏(文徵明)而能变也。”评中可见其山水画在画界的影响。他的梅画,则是幽冷雅逸,疏简散香。清人蒋宝龄《墨林今话》评其墨梅之作:“香气从十指尖出,可与冬心、两峰并驱。”历史上,墨梅最工者是金俊民,此后金农(冬心)的梅画,乃是古秀特绝、独辟蹊径的大家,而罗聘(两峰)更是海内独绝的“罗家梅派”的缔结者。能与他们“并驱”的比肩人物,足见钱杜的墨梅画的功力之深。就其一生而言,尤喜旅游揽胜,步履几遍天下,每遇风景名胜,即写诗作画。大自然的魅力,大大丰富了他的画意画境,开阔了胸怀,旷远了眼界。他在政事上没留下什么大的作为,可在艺术上却成了嘉、道年间拔萃的名画家,绘画史上称其是开创了“松壶画派”。大概受他的影响,官职不高的长兄钱树(字梅),亦是位诗、书、画的能手,其画师法大痴(黄公望),爱仿黄鹤山樵(王蒙)的画,从兄钱东(字袖海),书、画俱得南田(恽寿平)之法,仿起南田之作,以致到让人难辨真伪的地步;其五兄钱谢庵、其妹钱林均工诗善画;随其畅游天下的儿子钱生及女儿钱佩、侄儿钱廷熙,都是书画的行家里手,可以说整个钱氏家族,几乎是“松壶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七十五岁收之为门徒的画家蒋宝龄,以及蒋之子,也可称之为“松壶画派”的后继者。

      钱杜还有《松壶画赞》《画忆》《诗赞》《诗存》等著作传世。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