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悲欣交集有流连
2014-10-10 17:53:27 来源:南通书画网 已浏览次
李叔同是世间的一个大谜,人们想破头也弄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
话说回来,李叔同刹那间的脑筋急转弯要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缘由摆在那儿,譬如官府“画影图形”到处通缉捉拿、譬如情场大失败沮丧到“只欠一死”、譬如破产到连窝头都吃不上债主蹲守家门让他回不去,如果那样,他出了家也横竖成不了大法师,只会把“贫僧”两字坐实。
我这么蒙着说,他一定是人生态度上被一颗小石子绊了一下,突然产生一种“顿悟”,俗间一切都没劲了,只有出家。但是,那颗小石子是什么呢?
这很难猜,然而越使劲猜,越陷入世俗,也越把法师当俗间物看待,也就越不明白。
在李叔同将要出家之时,曾有朋友问过他为何要出家,两人有过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
问:“何所为?”
答:“无所为?”
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
答:“譬如虎疫死焉,将如何?”
这是他对俗释的解悟。通俗地说,就是只当骨肉亲人都死尽了。他当别人都死了,别人却不当他已死,所以有妻子、情人跪叩寺门苦苦哭求的事情发生。但他去意已决,任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
其实他的行为,是理想主义的一种极致。他用极端的消极抵御一切尘世的烦恼,用空其所有替代真理的追求。
于是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他的绝然无两的书法风范,淡到极致,简到极致,空到极致,以无法之法,达物外旨趣。看他的字,主人似乎是不愿写,不想写,甚至不会写。你又看不出他是在游戏笔墨,他是在认认真真地写着那些简淡的字。
在整个中国近代书法中,李叔同是一个特例。鲁迅看得上的书家不多,但他托人求了一张弘一字幅。鲁迅是书法高手,又多年研究古代碑帖,应该有高论,可惜他求字到手后,只记下这一事的流水帐,没有作更多评说。
对于现在的世人来说,李叔同的行为实在难以理解。他真算得上“舍身求法”,按说,他当时已经获得的幸福称得上够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生于富商兼官宦之家,12岁读书学画,13岁知篆,15岁能诗,17岁会治印。18岁与茶商女俞氏结婚,21岁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25岁赴日留学,攻油画和音乐,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墨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成为中国话剧运动主要创始人。27岁与日本油画模特雪子相恋并结婚,享尽人间情爱。30岁学成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学堂图案科主任教员,31岁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32岁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他是时尚的新锐,艺界和学界的成功者,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艺术家、音乐家、书画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等盛誉于一身。用他的高足丰子恺的话来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这份足以骄人的履历到1918年,戛然中断。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剃度出家,正式定法名演音,法号弘—。1918年10月23日他38岁生日时,在灵隐寺举行受戒仪式。此后研习戒律,弘扬释学,26年间,云游东南地区讲学,成为南山律宗的中兴人物,直至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被佛教徒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他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大放光芒,在俗则为人杰,在释则为名僧,而其书法,亦随之俯仰,力开一境。他的书法截然而分两个阶段和两种面目,出家以前,他的字劲健饱满,正、草、隶、篆,般般都好,然而如果沿着这条线走下去,李叔同表现出来的艺术水平在那个时代不会站在最前列,独特个性不会得到彰显,充其量是书法好手,却难以占有独到一席。
赵朴初对大师概括得很好:“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出家为释,寂灭的是一颗红尘前锐之心,跃出的是横亘古今的禅意书法。在弘一法师这里,书法是他诸艺尽废所保留的唯一与艺术沾边的事,然而书法在他,已不再作为一种艺术来对待,而是淡漠至极之心的外现和弘扬佛法、传播梵音的手段。在他的书法里,一切锋芒和显豁之美都隐去不见,淡、枯、清、寂,弘一法师把这四字在书法上体现到极致,谁也没法子把字写到那个境界,更不要说被人们在嘴边挂烂了的“超越”两字了。
弘一法师的字是宗教艺术,是属于他那个时代他的特定人生所产生出来的物象。他亦名“息翁”,在他的字里,万象俱寂,万念俱灭,一心似水,无欲无求。他磨灭了一切笔锋、一切墨韵、一切节奏、一切变化,一切风格、一切意趣。他其实很接近了道家美学,最大程度地在书法领域践履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观念,在“无”下去,就不必写了。这是我们今天物欲横流的大潮之下所无由出现的精神境界,任是谁也写不出那样的字。如今也有几位所谓“画僧”,可你去看看他们笔下的东西,比俗人还俗,无所表达,徒有纸笔。所有口中有佛,心中无意者,大率如是。
所以,或者干脆说,弘一不可学,无法学,剩下的只有欣赏,只有品味。
然而弘一法师的书法对后世尤其是今天却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最浅近而最容易理解之处就在于“求静”。书法,甚至就是普通的“写字”,任何急噪难安的心境都是要不得的,当我们的心狂飞不驻的时候,看看法师的字吧!
这何止仅用于临池呢?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早年,他便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和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化艺术的开拓者。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所填词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美术教师。他先后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为世人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