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画家钱维城的绘画艺术
2014-08-15 09:40:58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钱维城是干隆十年(1745年)科举考试的一甲一名进士,以“状元郎”的身份被授翰林院修撰。由于他出众的才华,不久即奉命在南书房行走,成为天子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他又擅长丹青,受到皇上器重,经常随驾出巡各地。
最近几年,清宫画家的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备受关注。如果以个人作品上拍量、最高成交价来看,钱维城无疑是清宫画家中的佼佼者。2010年春季,在北京保利举办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中,钱氏的设色《雁荡图》手卷,起拍参考价即高达5000万至8000万元,最终成交金额直抵1.3亿元,创造了清宫画家作品拍卖的一个高点。
科举扬名与官宦生涯
钱维城(1720~1772年),初名辛来,字宗盟(一作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干隆十年(1745年),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进士,随即授修撰,从此踏上仕途。
钱维城初入官场时并非一帆风顺,初在翰林院时,奉旨分学清文(满文),但在三年散馆考试之时仅名列三等,遭到干隆皇帝训斥:“维城岂谓清文不足习耶?”重臣傅恒(干隆帝宠爱的孝贤皇后之弟)出面解围,才得以过关。其后干隆再试其汉文,又认为“诗有疵,赋尚通顺”。
尽管如此,干隆十三年钱维城还是以修撰之职留在翰林院。同年,他以出色的才华升任詹事府左右春坊右中允,奉命在南书房行走,成为近侍天子的文学侍臣。在此后一段时间里,钱维城不仅陪侍干隆,探讨诗词歌赋、典章文献,还创作了不少书画作品,得到皇帝的赞赏。
之后,钱维城的官职开始逐步升迁,主要担任各地考官及朝廷中的一些要职。在他为官期间,积极地向皇帝提出一些独到的政治见解,并被皇帝所采纳。如干隆三十五年,钱维城协助湖广总督吴达善及巡抚宫兆麟督剿古州苗民起事。他调度有方,很快平定其乱,受到朝廷嘉奖。翌年,云南守官因捕获龙陵脱逃戍卒,拟全部就地处死,钱维城闻讯上疏建议应照“伊犁戍卒荷校一月”之例,将罪犯押至龙陵惩罚,以示儆众,干隆从其所请。
干隆三十七年,钱维城因父亡而奏请归故里丁父忧,并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即卒于家中。干隆闻讯十分痛惜,特赐钱维城尚书之衔,谥“文敏”,给予他较高的荣誉。
底蕴丰厚的艺术创作
钱维城的绘画“上追前辈,以古为师”,具坚实的传统功底。清人胡敬《国朝院画录》记载,钱维城“自幼喜画,初从族祖母陈书学画,作写意折枝花果。后转学山水,经董邦达指授,遂变画法,以干笔勾勒,重视烘染,于是笔墨浑然一体。又能作界画,名盛于世。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
其族祖母陈书,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秀水人。善花鸟、草虫之属,山水、人物亦其所长,故画作被清宫内府所藏甚多。由于她“课子严而有法”,使得钱维城颇多受益。
钱维城供奉内廷后,有幸受到略早入宫同为南书房行走的著名画家董邦达的指授。董邦达绘画善用枯笔勾勒,淡墨皴擦,笔墨苍郁,其画风极大地影响到钱维城,故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评述 钱维城,“其山水气象沉厚,得力于董邦达”。
钱维城在一生的创作实践中,还注意广学博览,兼收并蓄。他临仿“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领会他们萧疏、空灵的画风;追摹“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体会他们的构图和笔墨着色,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创作出大批佳作。
钱维城的画作之上经常有干隆御笔题诗、题字,“所进画册,大多呈蒙御题”。干隆的御笔题书虽算不上精美,但因这种天子偏爱,也使得钱氏作品诗画相映、笔墨生辉,反映了当时在宫廷中君臣崇尚艺术,以书画往复酬答,“如若师友”的美好和谐关系。
钱维城的书法亦可称道,具有十分扎实的功力。从传世作品看,钱氏书法远学宋代大书家苏轼,清丽苍润,秀骨天成。不过,受时风影响,其书法不免也有一些馆阁体书风之流弊。
流传广泛的传世作品
钱维城作为皇帝的侍读学士,擅长丹青,其书画作品多被清宫收藏,并大量著录于内府清册。另外,也为王公贵族、富商士绅乃至文臣学士所竞相争藏。根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统计,仅在《续编》一书中,即收录有钱维城书画作品121件,其中绘画95件,书法26件;而《三编》之中共收录有钱氏书画作品87件,其中绘画70件,书法17件;两书累计收入钱氏书画作品208件,绘画藏品则高达165件,可见清代宫廷对其书画的珍视。
当然,清宫收藏和著录的这些作品也仅是钱维城一生所创作书画的一部分,另外还应有一些未能入藏清宫,或者虽进入清宫甚至加盖了鉴藏印章,但最终却未被著录和收藏。因此我们看到,在全国各地博物馆、私人藏家手中有不少钱氏的书画作品,它们有的是清宫旧藏,有的则一直珍藏和传承于民间。
从海内外主要博物馆收藏的清宫藏画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等著录情况分析,钱维城创作的绘画作品至今主要保存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和沈阳故宫等几个清宫藏品最多的博物馆。这些画作多保存完好,且有不少精品,代表了钱氏的画风。此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吉林省博物院、扬州文物商店等文博单位,也分别收藏有一定数量的钱氏画作。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