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吴历《泉声松色图》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历《泉声松色图》

 

      纸本,纵64.6厘米,横38厘米。同样是分远、中、近铺设,层次分明。山峦层层叠嶂;溪水,曲行贯穿;树木,更加苍劲。整个画面,以凝练的笔法,展现出山水间、自然界的浑重拙朴、深醇沉郁的气韵。皴法繁密,明暗分明。较之前面两幅,笔力显得更加雄浑,墨色更加酣畅,色彩对比更加强烈。整个画面,上上下下,有众多房屋,而不见人影;有桥梁,却无人来渡;除水声外,不见人声,不闻鸟鸣,一切处在自然界的凝静之中;远山近壑之上,铺设着一层雪的白色,虽有苍劲的“松色”似有增色,但同时告知我们,此时节尚处在寒冷之中。

 

      画面的右上角,有画家的行书五言诗,题为《泉声松色》。诗曰:碧嶂峙西东,泉飞认白虹。游人不可及,松翠暗蒙笼。痴翁笔下意,见不凡游戏。中直极造化,生动雪窗拟。

 

      下署“此念汉昭道词宗笃好辄以赠之”。落款为“康熙甲申年正月 墨井道人并题”。钤“墨井”二字印。从画家的题诗与署款之中,可探测出:此画是吴历于初春的农历“正月”,在“雪窗”之下,“拟”绘“痴翁笔下意”,画出此“碧嶂”、“泉飞”、“松翠”等“生动”景象,并此“中直极造化”之作,赠给宗教界天主教的“笃好辄”。“康熙甲申年”,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可知此画乃吴历七十三岁的作品,可谓是其晚年传世的代表作之一。此画乃仿拟“元季四大家之冠”的黄公望笔意所成。因黄公望号大痴道人,故后人尊称“痴翁”。细细观览,可揣摩出此画中深蕴着黄公望“精湛凝练,疏秀清润中含苍茫浑厚的韵味”的笔法,以及主张师法自然,“借山川之形,通过笔墨以抒情”的境界,但“拟”中并不泥古,含有自己的创意。此画的画面,层层加皴,焦墨点擦,造化出阴阳分明、苍浑滋润的意韵,表现出吴历七十岁以后浑厚凝重的艺术特色,也汲取的西洋某些画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