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宁夏彭阳县白阳镇出土了一件玉琮,其出土地点为打石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彭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宁国介绍,这件玉琮属于青玉,高7.7厘米,宽8厘米,内圆外方,两面穿孔,是难得一见的玉器精品。 为配合青石嘴至彭阳一级公路的修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彭阳县文物管理所对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的打石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发掘出保存较为完整的袋状窖穴、半地穴和夯土墙体房址30多处,出土...
7月27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宁夏移民博物馆,市民正在参观。据宁夏移民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宁夏移民博物馆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博物馆,主要展示宁夏移民历史和红寺堡移民开发建设光辉历程。自去年年底建成以来,该博物馆一直免费向市民开放,在今年开斋节来临之际,该馆每天迎客达到300多人。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宁夏博物馆、西吉钱币博物馆承办的“方圆天地——西吉钱币博物馆历代货币展”目前正在宁夏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将于9月10日结束。 地处宁夏南部的西吉县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当地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古长安与北方草原相衔接的重要通道。中亚文化、西亚文化、伊斯兰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交融聚汇,国际贸易在这里融通互惠,遗留下大量古钱币。...
近日,在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上,记者发现,宁夏回族民间故事等8个非遗项目入列。至此,我区共有18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据了解,去年文化部开展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今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直单位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
7月21日上午,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宁夏银川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致辞。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就文物工作作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部署。 蔡武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文物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阐发涵养源泉...
7月20日,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先后到西夏陵、水洞沟、宁夏博物馆等地,就宁夏文化文物工作进行调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陪同调研。 在西夏陵,1号陵加固保护工程正在有序进行,该项工程将于年底结束。西夏陵自申遗正式启动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申遗基础性工作,并取得很大进展。蔡武、励小捷在实地考察1号、2号、3号陵后,...
直径16米的坟丘。 考古人员在清理墓道。 6月30日,自治区文物考古所对固原市原州区西南的开城镇王涝坝自然村与寇庄自然村交界处的一座大型墓葬已经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钻探与发掘工作。这座墓葬坟丘直径达16米,残高1.3米;墓道长度超过30米。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天井数量,可以确定该墓葬的规模不亚于我区已往发掘的大型隋唐墓葬。 据发掘负责人介绍,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1998年对墓葬进行过钻探,...
7月1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宁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回乡漫步——宁夏回族文物特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展出时间为两个月。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该展览共展出宁夏博物馆馆藏回族文物28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1件:袖珍《古兰经》;三级文物3件:阿文景泰蓝脂粉盒、阿文铜盆、阿文洒金双耳铜香炉。 宗教典籍 本展览从回族概况、宗教典籍、民俗撷英、工艺奇葩和回族人物等方面,较全面地展示回族悠久的历史...
6月30日,在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内,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发掘工作。当日,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考古发掘由中科院以及宁夏考古专家共同开展,并有国外考古专家参与。据了解,水洞沟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自1923年首次发掘以来,已经历过5次正式发掘,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
6月21日,由银川文化城独家冠名,银川日报社,银川晚报书画院主办的“银川文化城2014年宁夏春季艺术品(慈善)拍卖会”在宁夏文化馆开槌。当天,有包括刘海粟、赵朴初、启功、欧阳中石、沈鹏、范曾等艺术大师创作的580件艺术品亮相会场。 本届拍卖会拍品种类涉及瓷器、玉器及书画等多个门类,总价值近6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拍品来自民间,价格也低于市场价,各拍品数量及质量均为宁夏近年来少有的。拍卖会...
记者近日从宁夏水洞沟景区了解到,6、7两月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考古所专家,对我国著名的史前文明遗址水洞沟遗址进行第六次考古发掘。 宁夏水洞沟遗址距银川市19公里,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
200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非遗在我国落地刚过10年。2004年,宁夏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5年宁夏首次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006年,花儿、回族民间乐器、回族服饰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0年间,因挖掘、抢救、保护,数以百计的非遗一批一批进入宁夏百姓视野。 那么,10年间,那些被发现的非遗究竟“活”得如何?保护是否切实有效?传承...
7月19日——23日,宁夏文化厅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班,自治区文物局机关全体人员及区直文博单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班,专题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精神和安排部署;聆听自治区党校教授的专题辅导;组织开展了学习讨论会。会上,与会干部踊跃发言,大家都结合实际工作谈了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体会,并对本次为期三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深入交流。大家一...
近日,一期名为《墨气如虹——黄宾虹书画精品展》的展览在宁夏博物馆三楼展出,难得一见的书画大家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据了解,这是宁夏博物馆2013年举办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览系列中的第六场。与其同时展出的,还有《贵州农民画展》以及《典藏之韵——第二届宁夏书画家作品展》。 据悉,为加强与兄弟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互惠互利,宁夏博...
光明网讯 曾参与并见证宁夏考古许多重大活动的著名考古专家钟侃于7月9日因病去世,享年75岁。 1938年生于江西省定南县的钟侃,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9月,他大学一毕业即分配到宁夏博物馆工作。此后,他曾担任过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宁夏博物馆馆长等职务,著有《西夏简史》、《宁夏史话》、《宁夏考古大事记》等著作,此外还发表了几十篇重要学术论文,因业绩突出而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