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情系丝路 牵手宁夏—两岸文化联谊行”一行走进宁夏博物馆,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物、服饰、照片、文字的深入考察,感受宁夏灿烂悠久的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和丝路文化。 宁夏博物馆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自2008年起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蕴涵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贴应了回族自治区的“回”字民俗文化。 据介绍,宁夏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近四万件...
在宁夏银川市郊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整齐地摆放着600多方质地细腻、雕工精湛的贺兰砚。这些贺兰砚凝结了虞崇文老人近20年的心血,也成为独一无二的宁夏贺兰砚博物馆。 贺兰砚是传统手工艺品,其原材料贺兰石是宁夏五宝之一。虞崇文今年68岁,担任过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在企业做过职业经理人。“1996年我在企业工作时,因为一个文化项目接触到了贺兰砚,当时就被它由内而外的美吸引了。”虞崇...
在宁夏银川市郊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整齐地摆放着600多方质地细腻、雕工精湛的贺兰砚。它们的图案和形状各不相同,却无一不代表着专属于宁夏的文化符号。 这个二层小楼和存放的600多方贺兰砚凝结了虞崇文老人近20年的心血,也成为独一无二的宁夏贺兰砚博物馆。虞崇文今年68岁,担任过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在企业做过职业经理人,对于贺兰砚的情结却始终如一。 “1996年我在企业工作时,因为一...
5月8日,由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主办“久远的记忆——宁夏岩画特展”正式在德清县博物馆展出。 本展览以宁夏岩画为主线,通过遴选不同历史时期、各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50余件岩画实物和拓片,多形式、多角度地反映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美学倾向、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展示了宁夏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宁夏境内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宁夏岩画不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
祆教在中国中古时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宗教,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宗教。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的走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祆教由粟特人带进中国,考古发掘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可以确定是粟特人的遗址和墓葬。其中在宁夏固原地区发现的不少,其中九龙山隋墓的主人更有可能是祆教祭司。 祆教在中国中古时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宗教,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宗教。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的走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
横亘于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过宁夏,将古希腊文明、古波斯文明和欧亚草原文明、华夏农耕文明贯穿于此。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本月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说,宁夏出土的一把鎏金银壶等于把世界三大文明串起来了。《艺术评论》本期推出博物馆馆长访谈系列,将陆续邀请国内外博物馆馆长来讲述各馆的特色,展现多元的博物馆文化。 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 宁夏博物馆藏西夏彩绘泥塑佛头像 宁夏博物馆藏明...
长城专家、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等人近期在宁夏、甘肃交界地段黄河内岸实地考察时,发现9段秦长城。周兴华考证,这9段长城的发现,将《史记·秦始皇本纪》及“蒙恬列传”“匈奴列传”记载的秦长城临洮段、榆中段,并河以东段、阴山段、辽东段连接为一体,使这条西起临洮、东抵辽东的秦始皇万里长城终于整体面世。 周兴华介绍说,长城研究界通常的说法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万里长城从甘肃临洮沿黄河内岸抵达靖远县后,从...
贺兰山岩画中各种形态的羊。 自古以来,宁夏地区的人就很倚重羊,从水洞沟遗址到贺兰山岩画,在宁夏,考古学家发现的“羊”可不少。记者在羊年开春,一一为您盘点那些出土的宁夏“羊”。 宁夏人的“羊崇拜” 考古学家曾在水洞沟旧石器遗址东侧,发掘出了羚羊、转角羊等十几种动物化石。也在青铜峡鸽子山遗址采集到野羊等大量食草类哺乳动物的牙齿和骨殖。这一时期,羊仅是人类猎捕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 直到...
历经1400多年沧桑历史的石空大佛寺,位于中宁县余丁乡金沙村双龙山南麓,北邻长城,南面黄河。石空大佛寺由寺院与洞窟两部分组成,寺院依山而建,洞窟就山开凿。它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资金紧缺,导致佛寺加固工程无法实施,文物陈列馆无法及时完工。 昨天,在中宁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黄滨鹏的陪同下,记者来到石空大佛寺。跨过寺院大门,寺内庄...
大漠、黄河、西夏、回乡、江南、湖城”,看到这些词语,你一定会想到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昨日记者刚一上列车,便在过道的墙壁上看到了宁夏各地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浓浓的宁夏风情。 “‘丝路驿站——宁夏号’品牌列车是按照‘一车一主题,一车一文化’的总体构思,全列按照时光顺序,从塞上人类起源至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分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发展成就等主题进行展示的。”列车员向记者介绍道。而通过列车图...
西出长安300公里,是丝路上第一座大山六盘山;丝路东线北段是长安通往西域的高速路“萧关古道”;固原,古丝路上最繁盛的城市,从中亚东迁的商帮粟特人在此集聚……作为北朝、隋唐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的路段,丝绸之路宁夏段遗存许多生动印记。近日,20多件国宝级文物在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大型展览上展出。 据悉,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之前,《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还将在宁夏银川举办,陕甘宁青新等...
(2006年11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6年11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公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
4日,记者从宁夏中阿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获悉,首届“中阿梦·丝路情——诗词歌赋赞”将于1月23日在宁夏博物馆举行。活动以演讲唱歌、诗词歌赋为载体,从不同角度反映中阿文化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本次活动由宁夏中阿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为庆祝第二届中阿博览会在银川召开,特开展此次活动。在活动期间,将发布由中阿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和北京紫光阁影视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的电影《中阿之恋》,并同时进行由中阿国际...
自古以来,金饰品和各种金制用具因其华丽的色泽、精湛的工艺造型、资源的稀缺、易于保值流传等原因,备受人们的喜爱。据现代考古发掘,发现早在商代黄金制品已有使用,出土的文物有金片、金细丝、金面罩、金手杖、金臂钏、金耳环等。由此可知,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黄金材料的采集、熔炼、提取、制形等工艺。 本文将介绍几件宁夏银川市平吉堡姚氏墓出土的清代金饰品,宁夏银川平吉堡是农场是在平整农田...
宁夏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应用高级研修班日前在银川举办,全区各文博单位60余名文物考古工作者围绕体质人类学、动植物考古学的新进展及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与研究方法以及从考古发现看史前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了研讨学习。 研修班邀请吉林大学教授朱泓,北京大学教授杭侃、吴小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陈星灿、袁靖、赵志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