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发掘大型隋唐墓葬 发掘现场向公众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直径16米的坟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人员在清理墓道。

 

  6月30日,自治区文物考古所对固原市原州区西南的开城镇王涝坝自然村与寇庄自然村交界处的一座大型墓葬已经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钻探与发掘工作。这座墓葬坟丘直径达16米,残高1.3米;墓道长度超过30米。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天井数量,可以确定该墓葬的规模不亚于我区已往发掘的大型隋唐墓葬。

 

  据发掘负责人介绍,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1998年对墓葬进行过钻探,初步确定是一座大型隋唐墓葬。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该墓多次被破坏。今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从6月10日对墓葬进行钻探,在钻探的基础上,于6月18日正式对古墓进行考古发掘。根据目前的工作,确定该墓为一座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的洞室墓,这与固原南塬以往发现的隋唐墓葬形制一致。目前考古发掘还没有清理到墓室,但初步判断有5个天井。考古队员介绍,在隋唐墓葬中,天井的数量往往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唐代更为盛行。所以可以推测出这座墓葬主人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宁夏以往发掘的北朝隋唐带天井的墓葬中,天井数量少则2个,多者7个。

 

 

  固原南塬一带曾经考古发现的北朝隋唐大墓中,北周墓葬有李贤夫妇合葬墓、田弘夫妇合葬墓、宇文猛墓;隋唐墓葬有著名的来自中亚地区的粟特人史氏家族墓地,出土了鎏金银壶、玻璃碗罗马金币、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金覆面、蓝宝石印章等众多珍贵的文物。一些人骨经体质人类学家的鉴定,在人种属性上多倾向于世界西部人群的欧亚人种类群。无论是出土遗物还是墓志铭文,都显示出固原地区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发生过碰撞和交流。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次发掘主要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免遭进一步盗掘破坏;进一步加深了解固原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正确认识固原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贡献;希望通过这次发掘,为南塬地区隋唐墓葬与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提供准确详实的考古学资料。

 

  考古发掘以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大多对现场进行封闭,禁止外人进入。而这次考古发掘不同的是,为了普及公众对考古工作的了解,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发掘现场于每周五下午面向公众开放,当地的村民和社会人士可以进入工作现场参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