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川秀丽的宁夏,既有南国水乡的秀丽景致,又有塞外大漠的壮丽景观,留下了内涵丰富的景观文化。宁夏的景观文化生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在明代《宣德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等志书中都有记载。 最早出现宁夏景观文化的志书是明《宣德宁夏志》,陈德武在《宁夏旧八景诗序》中提到,戍边军人陈宗大南返时,请画家绘成黑水故城、夏台秋草、黄沙古渡、长塔钟声、官桥柳色、贺兰晴雪、良田晚照、汉渠春水等...
近日,灵武市对距今有586年历史的灵州古城墙遗址进行维修,目前工程正在有序进行。据了解,该城墙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为保护历史文物遗址,体现古城风貌,灵武市将灵州古城墙维修工程列入2014年灵武为民办20件实事之一。 灵武古称灵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惠帝四年,就有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筑城而居,建立灵州县城,成为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枢纽、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随着历史...
宁夏水利博物馆镇馆之宝:铁牛。 昊王率众劈山开渠,打夯的号子声响彻天地,古老的黄河水车悠悠地送水灌溉,有水声潺潺,有干裂土地被滋润的声音……走进宁夏水利博物馆,就是品读一幅千秋流韵、长河惠民的历史长卷。 坐落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的这座建筑,完美结合了古典高台式基座与现代扭面轻钢屋顶,展示着宁夏水利秦风汉韵的独特历史文化。外墙运用线刻艺术,以浪花和祥云贯穿,行云流水般勾勒了秦汉移民屯垦...
宁夏文物局近日组织专家对宁夏移民博物馆馆藏的207类784件文物进行了认定,鉴定三级文物21类53件,其他186类731件为一般文物。为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目前,宁夏移民博物馆已面向社会征集更为全面、更为珍贵的文物。 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宁夏移民博物馆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博物馆,主要展示宁夏移民历史和红寺堡移民开发建设光辉历程,博物馆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为一体。自2013年年底建成以来,该...
记者10日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刚刚结束的宁夏鸽子山遗址第一阶段考古发掘的野外发掘工作,共出土万余件旧石器时期文化遗物。 本次考古发掘在上部扰土层中,共采集到旧石器文化遗物1万多件,包括烧石、打制类石制品、磨制类石制品和磨食工具,细石器类石制品和少量装饰品及毛坯等,还有大量食草类哺乳动物牙齿和骨殖。 未经扰动土层中,目前已经发现两个文化层,共出土700多件标本,其中下文化层出...
固原博物馆是宁夏自治区一座以收藏民族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这里凝聚着宁夏的历史文化,展现着固原的精神文明。9月10日,网媒宁夏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固原博物馆参观采访,了解博物馆富有特色的文物和文化渊源。 固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隶属于宁夏自治区文化厅,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
近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固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人间鲁迅》大型图片展在固原博物馆开展。 据悉,本次展览以《人间鲁迅》为题,展出时间为8月20日至10月31日,共70天。主要展出与鲁迅相关的珍贵图片近百余幅,其中有鲁迅家人照片、鲁迅求学期间照片以及鲁迅文学创作历程、鲁迅通信信件照片、文学作品手稿残页等,让广大市民对鲁迅先生丰富多彩的一生有一个系统、全面地了解,从而...
7月20日,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一行先后到西夏陵、水洞沟等地实地考察,其中对西夏陵申遗采取的系列保护措施给予充分肯定。蔡武表示,今后,文化部将加大与宁夏合作,大力协助西夏陵申遗工作。同时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抓紧准备,力争把宁夏遗产点列入下一批丝绸之路申遗扩展项目。 据了解,西夏陵自申遗正式启动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申遗基础性工作,并取得很大进展。蔡...
“这个头盖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特征。固原不止一次发现欧罗巴人种的遗骨,充分反映了外来民族迁徙、融合的状况,说明隋唐时期东西方的往来交流十分频繁,也说明宁夏及固原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地位。”日前,在宁夏固原市南塬正在发掘的一个墓地,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捧着一个刚刚出土的头盖骨,向记者和专程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介绍这座墓葬所揭示的意义。 古墓所在的固原南塬,距固原...
由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上海中国画院、上海艺术文化馆、宁夏书画院承办,宁夏博物馆协办的“上海美术家捐赠作品展”将于明日至9月9日在宁夏博物馆展出。 据了解,今年5月,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共同签署了《沪宁美术交流合作协议》。本次活动是沪宁美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上海美术界的积极响应。上海中国画院和上...
“这个头盖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特征。固原不止一次发现欧罗巴人种的遗骨,充分反映了外来民族迁徙、融合的状况,说明隋唐时期东西方的往来交流十分频繁,也说明宁夏及固原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地位。”日前,在宁夏固原市南塬正在发掘的一个墓地,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捧着一个刚刚出土的头盖骨,向记者和专程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介绍这座墓葬所揭示的意义。 古墓所在的固原南塬,距固原市市区...
考古人员在宁夏固原M1401墓发掘现场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正在宁夏固原市对一初唐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而人骨鉴定专家根据墓葬中发现的人头骨初步判断墓主为男性欧罗巴人。这进一步证实丝绸之路重镇——固原(原州)在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据南塬墓地考古队领队朱存世介绍,被定名为M1401的墓葬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今年发现了盗掘现象,宁夏文物考...
活动开幕现场 近日由陕西、宁夏两省(区)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丝路情—陕西宁夏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西安大唐西市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邀请到陕西100位、宁夏30位最有实力、最具影响力的书画精英的作品,活动现场人群高涨,摄影师、记者、摄像师长枪短炮,电子摇臂,智能手机,纷纷举起参与此刻的精彩留念,为此次展览带来异样情境。 活动开幕现场 参展作品: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日前在对固原市一初唐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初步判断发现的墓主人头骨为男性欧罗巴人,这进一步证实丝绸之路重镇——固原(原州)在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图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保护壁画。
近日,贺兰县对国有单位收藏的文物进行登记、采集信息,普查时发现11块明清时期石刻墓志铭。 据了解,其中明代5合(一合两块)墓志铭基本完整,分别用篆体和楷体书写,字迹工整、清晰,其中有4合系家族墓志铭。墓志的主人为钱棨,是明明威将军,曾在宁夏卫任职,官职为左屯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有1合系明镇国将军何公太淑人马氏合葬墓志,主人公曾在宁夏任职,因军功卓著升任宁夏左卫指挥使。清代1块墓志已残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