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座基本完整的砖室墓中有百余幅砖画,而面对墓道的墓壁上方居然有耐人寻味的“风花雪月”草书,这是日前宁夏考古人员在抢救性发掘宁夏彭阳县罗洼乡张湾村一座古墓时的发现。 彭阳县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古墓位于彭阳县县城东北约60公里的一个小沟里,是在整理农田时发现的。据参与此次清理发掘的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存世和彭阳县文管所所长杨宁国介绍,墓内并排摆放着两具人骨骨架,但棺木已经荡然无...
合葬墓出土的“美人鱼”古砖雕 4月21日,彭阳县罗洼乡张湾村平田整地时,发现一座宋金时期的夫妻合葬墓,经过彭阳县文管所抢救发掘,出土“美人鱼”砖雕等文物。 该墓为穹窿顶砖室墓,两具人骨架并排而卧,为夫妻关系,从牙齿推断死亡时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在人骨中间摆放着一个陶罐和一只陶碗。 该墓墓壁、墓门、墓道用砖雕镶嵌,出土的120余幅砖雕对研究宋金时期美术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砖雕内容涉及“卧冰...
昨日,记者从宁夏博物馆了解到,银川海关将去年3月在河东国际机场出境检查中查获的一件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古泉剑”移交宁夏博物馆保管,日前,该文物已被入库保存。 那么,“古泉剑”究竟是何许宝贝?据宁夏博物馆研究人员张瑞芳介绍,该剑由250余枚古钱币编缀而成,所用的钱币主要是宋代钱币和少量唐代钱币。经宁夏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文物所用的钱币均为真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张瑞芳介绍,“...
古泉剑图片由宁夏博物馆提供 昨日,记者从宁夏博物馆了解到,银川海关将去年3月在河东国际机场出境检查中查获的一件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古泉剑”移交宁夏博物馆保管,日前,该文物已被入库保存。 那么,“古泉剑”究竟是何许宝贝?据宁夏博物馆研究人员张瑞芳介绍,该剑由250余枚古钱币编缀而成,所用的钱币主要是宋代钱币和少量唐代钱币。经宁夏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文物所用的钱币均为真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
3月31日,银川海关将去年3月在河东机场出境检查中查获一件由台湾籍游客拟携带出境的“古泉剑”移交宁夏博物馆保管。该剑由250余枚古钱币编辍而成。经宁夏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所用钱币均为真品唐宋钱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属于国家规定禁止出境文物。目前,案件审理完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该案罚没文物由银川海关移交宁夏博物馆收藏保管。银川海关缉私局、宁夏文化厅、宁夏文物局、宁夏博物馆等相关机构...
3月28日至4月1日,宁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汇审与质量控制培训班在自治区博物馆举办。来自自治区博物馆、银川市文物局等大型国有收藏单位和各有关市、县(区)普查办40余名审核员参加了培训,宁夏文物局副局长张春芳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培训开始后,自治区普查办明确要求全区各地要全面完成可移动文物数据审核工作,确保质量控制在0.5%之内,抓紧进度,力争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自治区普查信息审核报送工作...
墩墩梁烽火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境内,是宁夏境内明代长城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烽火台之一。2015年6月,该遗址在当地水务部门的施工过程中误被推平,只留下一段残墙。而在修复过程中,由于相关标准和修复措施不合格,墩墩梁烽火台的修复工程已被紧急叫停。图为墩墩梁烽火台的保护碑(3月29日摄)。 海原县文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墩墩梁烽火台被毁后,当地已报请银川市文物局专家制定了抢救性修复计划书。...
3月20日,由杭州博物馆和宁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喜上梅梢——杭州博物馆馆藏梅花书画精品展”在宁夏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涵盖杭州博物馆馆藏明代至近代百余件以梅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明代陈继儒《梅花诗》画册、清代蒲华《梅石图》轴、清代张熊《墨梅图》扇页、民国高野侯《梅花图》轴等诸多精品。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6月20日。 银川是历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与南宋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作为多民族聚居地...
明代的景泰蓝阿文炉、清代描金手抄本《古兰经》,以及雕刻、刺绣、剪纸等172件(套)宁夏回族民俗文物及百余幅图片24日亮相北京。 作为《美丽中国·和谐家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系列展》之一,由民族文化宫,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主办的《回乡漫步——宁夏回族民俗及文物展》当日在民族文化宫开展。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们发延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长久以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为繁...
1月24日,由宁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固原博物馆承办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培训班”在固原博物馆开班。宁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姚卫玲等出席开班仪式。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区属文博单位、各市县(区)文管所(博物馆),共46人,培训为期3天。 授课教师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吴来明以及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他们围绕文物预防性保...
由宁夏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近日在宁夏博物馆亮相,这是宁夏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傩文化展览。展览通过对傩文化两种重要表现形式——傩戏、傩面具的展示,追溯傩的悠久历史,解读类型丰富的傩戏和傩面具,展示生动多彩的傩文化。 傩(音nuó)是我国一种世代相传的古老文化现象,它起源于上古时期,以鬼神信仰为核心,以纷繁多样的请神驱鬼活动为表象,目的是驱鬼逐疫...
宁夏非遗传承人 任振斌木版年画及活字印刷传承展在今天在宁夏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宁夏博物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办,展出任振斌手工制作的上百幅六盘山木版年画,还有国内八大年画以及以西夏题材为主的古代活字实物,观众还可以现场体验手工印制年画、印活字。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 据了解,六盘山木版年画水印套色,具有形式多样、构图饱满、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2012年六盘山木版年画项目...
今年,为配合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连通工程原州区南郊水厂及总管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备案,宁夏考古人员对前期勘探的29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考古验证有汉代墓葬6座、北朝—隋唐墓7座、明清墓16座,并出土了狮身人面石雕像和武士俑等一批珍贵随葬品。 其中,编号为M3的唐代墓葬为坐北朝南竖穴土坑墓,整体平面格局近似于春秋时期的“刀币”形,该墓出土了一组精美绝伦的石刻雕像,共9件。 考古人员初步...
今年,宁夏考古人员对前期勘探的29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考古验证有汉代墓葬6座、北朝—隋唐墓7座、明清墓16座,并出土了狮身人面石雕像和武士俑等一批珍贵随葬品。 其中,编号为M3的唐代墓葬出土了一组精美绝伦的石刻雕像,共9件。考古人员初步确定石雕系汉白玉石质,均带四方底座,内容有狮身人面像、铠甲武士俑、马俑、狮兽、骆驼俑等,石材光泽圆润温纯,雕刻工艺精巧细腻,线条简洁流畅而不失生动,造型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