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0日,庆元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百山祖乡黄皮村普查时发现一处嘉庆年间摩崖石刻。石刻位于黄皮村新坟林山山腰路内侧一突出巨岩上,石块北面被打磨出约一平方米正方形面积,阴刻行书:“岭峻山高步云梯直上星环宿聚登月窟以遥观”,落款为“月山题并书”,字体工整苍劲。普查队员还发现,在该石刻上方约2米处有一较小岩壁被打磨出圆形,中刻“明月”...
日前,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昆阳镇普查时发现一处保存完整的清晚期门台建筑。 该门台位于昆阳镇铁凤村解放街150号,坐东朝西,为清代砖构建筑,始建年代、始建人失考。原为合院式建筑,现仅存门台。门台用两根青砖壁柱,设砖腰线,采用水磨青砖砌外墙。大门用花岗岩门楣,上立四短柱,明间屋面略高于次间。七山式悬山顶,上盖筒瓦。外墙做法讲究,用六边形、回字型等几何图案拼接,细部雕刻花纹状图案。背立面做法大同小异,大...
近日,吴起文物普查一分队,复查了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范围广大,遗存现象丰富,历年出土器物种类繁多,特别是曾出土玉器数十件,是一处规格、等级较高、罕见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遗址位于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山梁上,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东西山坡及山梁均为遗址范围,面积约56万平方米。因历年平整土地,对遗址破坏极其严重,地表散落遗物较多。调查时发现残存房屋遗址一处,墓葬一处。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
近日,江山市文物普查队在保安乡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保存较完整的造纸作坊。该作坊位于保安乡化龙溪村楚坑,由于其造纸工艺依旧沿袭传统的做法,普查队将其作为一处重点文物登记。 作坊由四个单体组成,平行排列。由北至南分别是碾磨车间、腌池、过滤压榨车间、烘焙车间。虽停产多年,许多构件闲置,但保存完好。碾磨车间,石磨完存;腌池保存较好,呈倒梯形,长5米,宽3米,深1.2米,表面泥浆脱落;过滤压榨车间内有两个槽...
余杭灯笼山遗址发现的良渚玉器。 10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灯笼山遗址出土良渚文化中期的玉璜、玉镯、玉玦等器物。这一发现为研究良渚文化时期临平山北部地区的聚落分布、文化面貌、墓地等级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是配合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而进行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联合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古勘探、调查。2008年9月10日,考古调查...
护法“石造像”之一 西安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长安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五尊唐代“石造像”,对研究该地区佛教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昨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长安区杨庄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太兴山南寺岭之上发现了“十里庙摩诃慈恩寺遗址”,该遗址坐南朝北,东西长约50米,南北长约60米,现存遗物有五尊石造像等。五...
图为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的正面。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保存至今的古代蓝田玉实物却非常少见。近日,在西安市一收藏家中手中,记者看到一件材质为蓝田玉的汉代龟顶灯,为研究蓝田玉的悠久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据了解,蓝田玉产于蓝田县辋川秦岭山中的核桃沟一带。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
考古学家日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发现一座距今2700年的古城。 据土耳其《国民报》报道,今年夏季,由土耳其国内外多所大学的专家组成的考古小组在伊斯坦布尔附近水域下面发现一座“巴索尼亚”古城,古城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有内港和延伸至海里的古灯塔,古城四周有长2.5公里、高1.5米的城墙。考古学家认为巴索尼亚是公元前七世纪建造的。报道中说,这座古城虽然在史料中有记载,...
2003年,在大同操场平城遗址上发现的北魏大型皇家建筑遗址引起了海内外考古界的关注。 从2007年起,延续两年的大同操场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又有重大发现。经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捷等专家断定,这次在平城遗址上再次发现的两座高规格的北魏建筑遗址和北魏粮窖遗址,充分证明,这里就是北魏皇宫的所在地。 新发现的粮窖遗址位于北魏大型皇家建筑遗址东北150米处,夯土台基上分布有50多个柱础石和5个圆缸形粮...
记者今天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此间文物工作者近日在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留坝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龛。有关人士称,这一发现填补了陕南地区隋唐石窟造像的空白。 留坝县地处陕西省西南,汉中市北部,历史悠久,境内始建于周、秦年间的古褒斜栈道纵贯南北,蜿蜒百里,是人类早期交通史上的壮举。加之陈仓、连云栈道遗迹星罗棋布,有“古栈道博物馆”之称。近日,陕西省文物普查队...
10月8日举行的上海华人收藏家大会,可谓全球华人收藏群体的盛会,300多位华人收藏群体的代表以及相关的艺术家、鉴定家、艺术机构代表等参与了会议,来自北美、澳洲、东南亚、中国港台澳以及内地的30多位代表作为嘉宾,在一天半的大会上就收藏与文化、收藏与鉴定、收藏与艺术市场等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正如大会秘书长祝君波事前所预期的,作为第一次华人收藏家的聚会,大会具备了聚会、论坛、研究及出版...
近日,从灌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传来好消息,灌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田野调查中,于县城大伊山新发现了两处梅花鹿岩画。 灌云县大伊山梅花鹿岩画是1995年公布的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伊山主峰大山圩西侧的一处绝壁上,作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阴刻鹿画和铭文两部分,鹿角为单枝,呈倒八字形,周身斑纹,短尾,行走状,鹿身后楷书铭文。新发现的两处梅花鹿岩画分别位于大伊山大龟腰山金鸡岭上方和大...
近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专家发现一艘明代商船残骸,并探测出多个水下文化遗存,绘制出了一幅水下“藏宝图”,证实这很可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这几天,水下考古专家们忙着用几条渔船,在三门湾口海域搭建起一个海上平台,为即将从北京赶来的国家考古队队员挖掘水下文化遗存、打捞海底“宝藏”做最后准备,大规模打捞挖掘工作即将展开。 ...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继上甘棠千年古村之后,江永县又发现了一千年古村落桐口村。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杨欣教授、章忠民高级工程师前往桐口村考察。 两位专家对桐口村的古建筑群赞不绝口,称其湖南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符合申报国保单位的条件。 桐口村位于上江圩镇,距镇政府约4公里,背倚葱郁的都庞岭,前临清澈的潇水河,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符合古代建筑堪舆。全村现有约150户,600余人,以卢姓为主。据《...
根据壁画所绘内容、出土文物以及题记,初步断定墓主人为北魏高级官吏 经考古人员近半年的抢救性发掘,位于大同市南郊区仝家湾村南坡上的又一座大型北魏墓葬群露出真容,其中绘画于9号墓内的精美壁画尤其让人叹为观止。这是该市继2005年北魏沙岭壁画墓之后,发现的第二座较为完整的北魏壁画墓。 今年4月初,文物部门在大同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工程工地发现一处大型北魏墓葬群。随后,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来到大同,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