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广水李店汉白玉雕古石马(头部在“文革”期间被砸掉) 昨日,随州文物工作者在广水李店乡首次发现一批明清时期石雕群。 该石雕群座落在李店乡红卫村三组响堂塆北50米处的缓坡岗地,均用汉白玉雕制而成,类别有石象、石骆驼、石狮、石獬豸、石犼、石马等,或站或坐或蹲或卧。除石狮尚完好无损外,其余均在“文革”期间被砸掉头部。 经考古人员现场勘查,石雕群个...
近日,考古人员在吴起县薛岔乡普查时,发现一处北宋末年所建城寨遗址。据考证,该城寨遗址应为北宋建立的一处军事基地,用来防御西夏的侵扰。这处城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军事分布和军事防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这处遗址依山势堑山为城,平面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60000平方米,为坡地。城墙大部分已毁,仅有东城墙北侧残存长90米,宽1.2米,内高2米,外高4米夯筑墙体;夯层厚4~10厘米,夯窝直...
近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青兰高速公路武安市茶口村段,发现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因位于茶口村附近,故称之为茶口遗址。 茶口村位于南氵名河西岸,在一条季节性河流汇入南氵名河的入口处,距其下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磁山遗址11公里。氵名河是武安市境内最大的河流,非常适宜古人类居住,现已发现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处。 茶口遗址出土物有铜箭镞、泥质灰陶片、草木灰、红烧土粒、礓石、鹅卵石等杂物...
大足发现的壁山神碑刻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大足县中敖镇东灵寺遗址发现一座乾隆年间的碑刻,记载了巴渝地区重要的地方性神灵壁山神的功德。据悉,目前以壁山神作为主体的信仰史料极为少见。 大足“三普办”工作人员介绍,东灵寺建于明代,此次发现的壁山神碑刻高1米左右,记载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当地民众和僧人等出资者姓名以及其造像过程、壁山神的功德等。目前,东灵寺还供奉着...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巴米扬地底找到19米长的古代睡佛像。 今年9月,由阿富汗人和法国人组成的考古队找到一些未见记载的塑像的身体部位,如拇指、食指、手掌、部分手臂和身体,还有佛像躺着的床。 巴米扬省古迹与历史遗址主任扎利亚说:“这是我们在这里开始以来最重要的发现。开始时,他们找到部分的腿部,但他们不清楚那是什么。” 考古学家法耶兹说,他们还没找到整...
女性的特质,使她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看和体验比男性拥有更准确的第六感。摄影是一种“幻想出来的现实”,这种对于摄取幻想现实所需要的直觉、敏感和细节把握,都符合女性的气质和特点。从某种意义而言,摄影是女性自我发现,观照心灵的最天然的工具和手段。而昨天在爱普生影艺坊开幕的“扩展的瞬间—— 刘丽杰、梁玥、周晴摄影展”中的创作实践验证了这点。展开在不同介质上的影...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今天在该校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声称“目前尚未发现季老藏品外流的情况。” 此前有消息称,季羡林的老友、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和收藏家张衡近日披露,季羡林收藏的数十幅名人字画,从去年开始分批流向拍卖市场。之后,唐、张两人先后到医院探望季羡林,才得知这些字画是在季羡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卖的。季羡林强调:“我并不需要钱,也从没委托任何人拍卖我收藏的字画和其...
一幅保存了将近600年的明代《敕令》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记者昨日从青田县文物普查办了解到,这件明正统五年(1440)的《敕令(书)》,是明英宗朱祁镇敕予青田县民厉孝先的,表彰历孝先的赈灾义举。 据青田县文管办主任王友忠介绍,敕令(书)是在船寮镇石盖口村民梅霜家发现的,《敕令(书)》为宣纸质带裱卷轴,高度残缺。残高0.45米,宽0.90米,四边水印云龙图纹。 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别、修复,《敕...
辽宁省葫芦岛市境内发现了4幅青铜器时代岩画。4幅岩画中有清晰的鹿形、牛形和鸟形图案。专家称,这也是在辽宁省境内首次发现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岩画。 据葫芦岛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军介绍,4幅岩画从东向西共30延长米,第1幅图案为四角麋鹿形,第2幅图案为鸟形等,第3幅图案以牛形或鹿形为主共20只,第4幅为3只鹿形或牛形图案。岩画位于海拔400多米的山顶断崖石壁上,画面清晰,线条优美。 日前曾前往岩画发现地实...
北宋墓葬在潜江地区首次被发现。截至昨日,潜江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已在浩口镇陈家岗发掘出3座宋代土坑竖穴单棺墓,并出土10余件釉陶罐、瓷碗、瓷盏、瓷盘、玉耳环、银钗等珍贵文物。 据介绍,今年夏天,为配合汉宜铁路工程建设,潜江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该市陈家岗开始进行文物勘探发掘,首次发现了北宋墓葬。 经考古工作人员研究,发掘出的墓葬和文物下葬年代,约在北宋晚期,距今约有900多年历史。从其规格来看...
据浙江文物网消息,近日,桐庐县文物普查在莪山乡塘联村复查时发现一座汉、畲两族为钟、雷、徐姓三位老人的合葬墓——三公墓。 墓位于外塘坞自然村北侧白虎台山腰。建于1922年。坐西朝东,为圈式石板墓。占地83.2平方米。面阔8.0米,总进深10.4米。墓前建有六角形三层拜堂,拜堂低于地面25厘米。二层墓圈用当地花岗石干砌,形成圈椅状。墓石上雕刻松鹿、花草等精美图案。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陕西延安市吴起县薛岔乡普查时,发现一处北宋末年所建城寨遗址。这处城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军事分布,军事防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这处遗址面积约160000平方米,平面略呈三角形,为坡地。依山势堑山为城,四周城墙大部分已毁,仅有东城墙北侧残存长90米,宽1.2米,内高2米,外高4米夯筑墙体;夯层厚4-10厘米,夯窝直径6厘米,土质为黄土;其余均为堑山墙基,墙基高4-8...
记者从山西省文物部门获悉,文物普查工作者日前在山西河津市樊村镇樊村堡村内,新发现10余处古民居建筑。据文物工作者初步考证,此处建筑群建于清代,其中有3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据河津市博物馆副馆长马鹏亮介绍,樊村堡村三面环沟,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故又名“金汤村”。为躲避战祸,当时的富贵人家元末时迁到此地,并在村四周筑起城墙,南边筑城门、门楼,村内小巷均是丁字形...
文物专家现场查看古墓 挖掘痕迹清晰可见 文物专家介绍古墓和出土部分文物情况 眉山东坡区一砖厂工作人员在取土过程中,挖掘机一铲挖下去,竟发现土里隐约露出了半个马头,而更让人惊奇的是,马头处赫然藏着一座古墓!11月5日,眉山市文物部门专家经过现场察看后认定,该墓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上千年。 “快点来看,我们这里挖到古墓了。”5日,眉山市文管所接到报料,文物专家...
墓前所立的石麒麟造型精美,保存完整 西安市近日在长安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清代名臣“张勇墓”,墓前还保存着多件造型精美的石刻。“张勇墓”所处环境为地势高亢的台塬,当地人称为“张侯坟”。据史料记载,张勇字非熊,明末清初咸宁人,明末为副将,清顺治二年(1645年)归于清,先后平定了甘州、肃州等地之乱。康熙时因云南吴三桂之乱,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