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观音也有男像。近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闽侯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该县竹岐乡观音寺内发现一尊元代观音男像。文物工作者介绍,男像观音较为少见,但在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地区却非常普遍。 这尊男像观音位于闽侯县竹岐乡观音寺。从闽侯县城过闽侯大桥往上街方向行400余米,往南拐进一山路后,步行半个小时可到达佛岩山。观音寺便隐匿于半山腰。 近日,为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闽侯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该寺寻访文物...
9月25日,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普查队在我省境内又发现三处文物古迹,分别是古代建筑群坞头村玄帝庙、北齐摩崖石刻和清代建筑文峰塔。 坞头玄帝庙位于芮城县陌南镇坞头村东南,坐北朝南,现存五座建筑,由南到北分别为山门、乐楼、献殿、正殿、寝殿。从建筑风格看,为中国明代以前建筑。 北齐摩崖石刻位于昔阳县赵壁乡东丰稔村东石门山的一处山崖壁上。石刻题记为大齐皇建元季八月八日,开凿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
科学家将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加拿大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使得科学家有机会一窥地球起源。 据“中央社”报道,这些岩石是于魁北克古老的床岩带发现,估计距今约有四十二亿八千万年之久。 这项发现使得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古老遗迹,年代再推前三亿年。 研究主作者、蒙特娄马吉尔大学地质学家欧尼尔表示:“我们的发现...为进一步解开地球起源的秘密开了一扇门。” ...
近日,瑞安市文物普查队在塘下镇鲍田新坊村开展野外调查登记,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的人类活动古遗址。 瓦背山遗址,位于塘下镇鲍田新坊村凤凰山最西端的瓦背山山坪,根据采集标本来看,应属新石器晚期的遗址。瓦背山东西走向,北临离坑团山,西接七星墩,山坪南北宽25米,东西长50米,分布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堆积层较薄。在山坪上采集到标本若干件,有拍印编织纹和方格纹陶片,和残缺石锛一件,山坪上陶片较多,但是...
来自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的消息称,地质工作者今年在河南省汝阳县新发现恐龙化石聚集点九十处,新出土一批恐龙化石,其中部分化石可能属于新的恐龙品种。 据了解,地质工作者目前已对这九十处恐龙化石聚集点中的十六处进行了发掘,在其中九处发现了恐龙化石。新发现的恐龙化石,和其他时间发现的不同。这些化石虽然堆积在一起,但不是一只恐龙的化石,而是分属不同恐龙。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介...
9月24日,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昆阳镇普查时发现一处建于清晚期的粮库--山前粮库,这在平阳县尚属首次发现。 山前粮库位于昆阳镇湖屿村山前自然村,这里靠山面水,田园风光宜人。该粮库坐东北朝西南,为合院式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山前粮库的前身为当地的两家地主屋,包括曾氏大屋、陈氏大屋两座,且规模宏大。曾氏为当地的名望家族,整个家族名人辈出,曾出过武举人。曾氏大屋由曾学涛先生于清晚期建造。当时...
一百多年来,一块青色的石碑深藏在鹿泉市上庄镇洞沟村的山沟里,历经风吹雨打,一直默默伫立在大山深处。几代人从它面前走过,但很少有人知道是谁立了这块碑,它上面又刻了些什么。直到近年来,有人把它从山沟里移出来,安置到村里的小路旁,才有人逐渐注意到,原来这是清光绪年间县令告诫乡民不要砍伐树木的告示碑,违者严惩不贷。 大多碑文清晰可辨 洞沟村是太行山下的小山村,离市区只有十多公里。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村里...
科学家发现北美洲最小的恐龙 在人们印象当中,恐龙通常都是庞然大物。但据媒体23日报道,加拿大学者发现了北美地区体形最小的恐龙化石,估计这种恐龙的个头和一只小鸡大小相仿。 路透社说,这种恐龙化石最初于2002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但最初并未引起人们注意。这种恐龙看上去很像鸟类:下肢细长并长有钳状的脚爪,上肢短粗,但爪子很大。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古生物学专家尼克·朗里奇说,这种小恐龙...
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市南郊发掘的一座距今约1500年的墓葬中,意外地发现了5件戴假发的女乐俑,在其色彩艳丽的妆梳之下,展现给今人的是一支古代女子乐队的形象。 这座出土女乐俑的墓葬时代大致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其一同被发掘的还有一些古代墓葬,它们的性质都属于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的抢救性发掘。目前,墓葬已经被回填。 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郭永淇说,墓葬的棺木已朽坏,塌下后...
在宁波南郊路的尽头,有一个叫“石灰埠头”的自然村落。地名有点特别,结合南塘河“船舶争集”航运历史, 估计是装卸石灰的地方。在过去出入交通主要靠水道的年代,这里曾设一停靠点,上可通长春门,下可通南塘河边的重要村镇。因此,虽处城乡结合部,也曾热闹过一阵子。 在石灰埠头,基本上以连成一排的重檐硬山顶结构楼房居多。其中陈家门头是这类建筑的代表。陈家门头位于...
据日本《朝日新闻》14日报道,日本民间收藏的一张记录南京大屠杀日军活埋中国军民的照片被证实与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是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场景,从而推翻了日本某些人声称的中方照片为合成照片的说法。 报道说,在中国国民政府1938年7月出版的《日寇暴行实录》中,有一张题为“活埋”的照片,记录了跪坐在土坑里的中国人和坑边围观的日军士兵。这张照片被作为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罪证在中...
遗址出土的标本 堆积层 筒瓦(外饰粗绳纹、细绳纹,内为布纹) 遗址全景 吴起文物普查四队近日在吴起县头道川河沿岸调查时发现了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秦汉遗址。 该遗址位于吴起县,地势较平缓。北临村,南至吴王公路,东至村林场,西临城边沟。遗址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620米,南北宽180米,面积约111600平方米。断面上可见文化层堆积,地表可见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
近日,青田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高市乡东源口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石梁桥“永庆桥”。 该桥位于高市乡东源口村石染溪(土名)上,东西走向,桥长8.5米,桥跨7.7米,矢高4.5米,桥面宽1.3米,系单跨悬臂式石梁桥,桥面由三节四条花岗岩石并列铺筑,衔接处以横锁石连接,两侧山崖为桥墩,以条石一顺三丁三跳斜撑桥面。永庆桥现已废弃。 永庆桥运用了三角力学原理,其造型精巧、建筑工...
近期,团风县普查队在贾庙乡水晶坳村林家寨发现了一座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土地庙。 林家寨土地庙,又名太平社,建于清嘉庆十年,由石条垒砌而成。平面呈梯形,前宽后窄,悬山石板坡屋顶,面阔1.84米,进深2.32米,通高1.84米,正面中部设方形龛门,内供土地公和土地婆,门额上部嵌匾,墨书“太平社”,门右侧嵌功德碑,记捐资建庙人姓名及时间,庙前由两根石立柱围成外廊...
日前,我省文物普查工作者在承德围场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前的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手斧”。研究旧石器的专家称,这块标志着人类文明的17厘米长的“梨形石块”,在中国北方地层还属首次发现。 ■围场发现10000年前“手斧” 8月13日,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合永镇西关地村附近,我省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题组发现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