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4日,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什里村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处罕见石棺古墓群。目前,该古墓群已由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保护,墓群大量谜团待解。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距固原城区仅5公里的石棺古墓群发掘现场时,当地文物部门已在周围拉上了警戒带,对现场实施了有效保护。记者看到,这座石棺墓位于公路西侧一处用挖掘机挖开的一小洞内。墓穴距地面有一米高,用大青砖箍起的拱形墓道呈南北走向,坍塌的砖块散落在洞口,碎砂砾层已裸...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今年5月至10月对汉长安城直城门进行了首次全面考古发掘,不仅探明直城门面宽32米左右、进深20米和三个门道,还在这座城门内外的地下发现数十米长的巨型地下排水涵洞,使人不难体会2000年前古城门曾有的风采。 汉长安城是闻名世界的古代都城,在长约25公里的城墙四周合计开了12座城门,其中直城门是西侧城墙三座城门中间的一座,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应当就是由此门出征西域...
记者从山西省文物部门获悉,晋中市文物普查工作队近日在和顺县境内新发现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赵氏民居。 据了解,赵氏民居位于和顺县李阳镇回黄村中,整体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民居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大院依山势而建,现存建筑有四组大院,房屋30余间,窑洞10余孔。每组大院均为一进四合式,对内院院相通,对外院院有门,门为里外两层,防盗功能明显。木雕门楼、石雕...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内,首次发现了重要的商代制陶作坊区,为研究我国窑炉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今年8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一个基建工程经过的殷墟一般保护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商代墓葬80座、灰坑100个、房基22座、陶窑10座、道路3条、生活用灶3个、水井2口以及5座唐宋明清时期的土洞墓或砖室墓。 据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副队...
记者从山西省文物部门获悉,山西省沁县日前发现一座西汉时期古墓,并出土五铢钱、彩陶等物品。 据了解,出土的陪葬彩陶内装有谷子、红黄黑三种皮色的黍粒、麦等粮食,谷子和黍色泽鲜亮,形状完整,其他都已钙化。据考古人员分析,初步认定该墓葬所属时期为西汉中期,距今2000多年。此次在山西省境内出土谷子等农作物十分珍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为研究沁县的农耕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沁县素有“米粮川...
日前,沅陵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麻溪铺镇进行野外文物普查时,在该镇麻溪铺居委会老屋组村民家中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古代“数钞机”---木质制钱计数盘;该木盘系村民祖传之物,这是在沅陵境内首次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木质制钱计数盘。 该制钱计数盘为杉木制作,呈长方形,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厚0.8厘米。盘上凿有半圆形槽十行,每一行可安置制钱(铜币)100枚,整盘可放置制钱(铜币...
金针 英国考古学家日前在一个废弃40多年的桌子抽屉里发现了距今数千年的上千根金针,该发现被认为是“英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对发现的金针惊叹不已,称其是“上帝的杰作”。 据报道,这些被发现的史前器物是埋葬在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史前巨石柱附近一名战争首领的陪葬品,距今大约4000多年;考古人员当时在该遗址发现一把陪葬的匕首。考古学家表示这...
四川出土的李靖免死牌 记者从开江县文物管理所获悉,今年9月,开江县文物普查办根据社会各界提供的线索,深入到普安镇玉皇观村李靖垭,在普安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协助下,顺利地将历代传说中所提及的“免死碑”碑记清理出土。 清理出土的碑记虽然已断裂为两块,但基本保存完好。碑石质地为青石,高135厘米,宽50厘米,厚17厘米,碑记上还清楚明白地标明属“总督部堂示”...
成都金沙首次发现船棺,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色彩鲜艳的朱砂 金沙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说明,战国时期古蜀国依然繁荣 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鼎盛时期,其后的金沙是其灿烂文明的延续,但呈现下坡路之势。那在秦灭蜀之前的春秋战国,金沙文明究竟是啥样?昨日,金沙遗址区又一全新的考古发现给出回答:战国时期的金沙文明依然繁荣。在位于金沙遗址区的黄忠村发现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灰坑、陶窑及28座墓葬,年代囊括西周、春秋和战...
近日,安康市文物普查队经过20余天努力,在镇坪县内发现了火匣子、佛爷碥两处悬棺。这一发现为研究陕南古代民族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 此次文物普查在镇坪县境内共发现文物点174处,文物点新增278%,其中有多处为重大发现。除发现两处悬棺外,谭堡新石器采集点的发现,扩大了对镇坪县古代人类历史的认识范围;沿南江河分布的车湾、鸡心岭、叮当沟、崖砭子、代安河盐道遗址的发现,证实了此道为古代重庆市巫溪县宁场食盐...
考古发掘现场 陆文华摄 完整的带漆把石钺 陆文华摄 殷红的朱漆把保存完好,附着在石钺上,构成了传说中代表显赫军权的权杖。日前,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杭州市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调查队获悉,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灯笼山遗址出土一件较为完整的漆绘把石钺,这是迄今浙江省乃至中国范围内首次发现保存如此完整、良渚文化中期略早、带有朱漆把柄的石钺。 据了解,这件漆绘把石钺长约14厘米、刃宽约12厘米,...
记者今日从河津市文保部门了解到,该市僧楼镇发现一处清代祠堂。该祠堂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祠堂名为“张氏祠堂”,位于僧楼镇人民村东北角,坐北朝南,南北长22.5米,东西宽23米,占地面积511平方米,创建于清代道光十一年(1831年)。祠堂现存有门房、正庭、西廊,属于典型的清代建筑,而工作人员普查时发现,该祠堂造型优美,院内很多雕饰做工精良。据初步考证,这...
西安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长安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两处周代时期的遗址,对文物部门研究长安地区两周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增添了新的资料。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昨日通报了这两处遗址的情况,两处遗址分别是进步西周遗址和南堰两周遗址。进步西周遗址位于长安区五星乡进步村东、北,兆丰村以南,该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在遗址的西部、北部都因为砖厂的挖土遭到了破坏,考古人员在...
10月21日,考古单位展示青釉盖罐、铜镜、陶碗等出土文物。 近日考古人员在广州市太和岗一建筑工地发掘出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21座,清代墓葬50余座,出土了陶、瓷、石、玛瑙、琉璃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近200件(套)。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10月21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10月21日,考古发掘现场的一座东汉时期土坑木椁墓。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考古人员在太和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