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日前从宜春市文化局获悉,在今年 8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发现一处西周早期至春秋晚期的古城遗址——九里岗城址。 据介绍,九里岗城址位于靖安县仁首镇、奉新县干洲镇交界处,北潦河南北支流在此交汇。城址呈长方形,分内、外城,总面积约 30万平方米。四面城垣轮廓清楚,保存相对完好,局部还有城门迹象,城墙高度从 3米至 20米不等。从城垣的断面看,有人工堆筑的痕迹。九里岗城址是在奉新县县级文物保...
近日,记者从旺苍县文馆所获悉,广巴高速路基7标段工程人员在该县尚武镇自来村杨家湾发现了两座保存完整的石棺墓。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胡昌钰研究员经过对墓葬进行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该处石棺为明朝墓葬。 墓葬中的石棺坐南朝北、三面环山,长约2.5米,宽约2米,高约1.5米,石棺内壁正中刻有精细的花纹图案。发掘人员还从石棺中发现了铜镜、陶罐和碟子之类的一些家中常用物件。据初步分析,两座墓葬均为夫妻合葬墓,...
陕西省铜川市日前发现一尊唐代药师佛石造像,文物部门称其对于研究耀州唐代佛教寺院分布、佛教的影响和发展以及石刻造像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柏树塬村日前在修建饮水工程时发现一尊唐代药师佛石造像,随即被耀州区博物馆征集收藏。所出造像为青石质立像,高约1.8米,保存较完整。佛像头顶略平,面目清秀,双眼微睁。左臂弯曲,手掌垂伸,掌心握药丸;右臂前伸,手掌上举。其身着圆领通...
日前,邯郸市磁县文保所在107国道复线北段工程文物考古勘探过程中,勘探出宋元明清各代古迹12处,其中墓葬6座,遗迹5处,遗址1处。 6座墓葬中,3座属于宋元时期,一座属于明清时期,两座属于金元时期。5处遗迹均属于北朝时期,主要为灰坑、路和陶窑址。此次考古主要是为了配合107国道复线北段建设工程而进行的。这些文化遗存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磁县县城东部平原地区宋金元时期的考古文化面貌。
2008年是我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故乡铜川建市50周年,又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建50周年,更巧也是耀州窑考古发掘50周年。在这个值得多方纪念的日子里,作为大半生从事耀州窑考古发掘的学者,心里感受良多。特应《收藏》之邀撰文,作为对耀州窑考古研究的回顾。 以往对耀州窑的研究,多着眼于该窑创烧和鼎盛发展的黄堡窑场,该窑场唐代创建,终于明代中期,延续烧造了800多年。 近年来,我们重点...
近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在巴林左旗真寂之寺附近的村民那里,征集到一块罕见的辽代残碑。 残碑呈不规则四边形,最宽29厘米,最长38厘米,共阴刻有15行149个汉字。 其中有“今前后翻译两本并”“师咨受神咒,法师于是”“大天受胜尊贵,与诸天女前后”等文字。研究人员说,这些文字应是佛教《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的一小部...
出土的墓志铭 昨天,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老城区西街村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座明代大型墓葬。目前,该所已配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座大型明代古墓为长方形单室砖石墓,墓葬体积较大,构造严谨,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壁龛、通气孔组成。墓室长4.7米,宽4.3米,全部用精致的大青砖砌筑而成,有石墓门两扇。墓门高1.7米、宽0.7米。墓向面南,墓道长...
沧州东光县耿家圈临乐故城遗址、献县元昌大型古城遗址群、泊头市齐桥镇大傅村遗址、泊头四营乡西交河村遗址……在沧州,近两个月的文物普查过程中,我省普查队员发现了多处大型古城遗址,这让正在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我省考古工作者喜出望外。 东光县临乐故城遗址 ■位置:东光县龙王李乡耿家圈村北30米处。 ■性质:初步认定为西汉临乐故城 这块地比平地高出四五米,现在已有村中公路,也种...
钟侃正在分析发掘出的古代下水管道尺寸。 泾源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介绍大瓦当的纹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率军30万开始首次长途巡行,开辟了著名的回中道和回中宫。但回中宫在何处,一直争论不休。9月7日,我区考古专家在泾源县文管所发现的一块“沉睡”了23年的“巨无霸”瓦当,结合其他资料,专家断定:回中宫就在泾源县香水镇水沟村果家山。 秦统一中国...
阖闾古城遗址示意图 吴王夫差老爸筑城, 2500多年后现身无锡? 2500多年前的吴越争战,留下了不少谜,伍子胥为吴王阖闾建的都城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就是伍子胥所建“大城”。不过在昨天的无锡阖闾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论证会上,记者了解到,以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带队的考古队,经过几年勘探调查,初步认定无锡与常州交界的阖...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玉滩水库工程区发现了一批汉代至清代遗址及宋代清代石刻造像。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玉滩水库工程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此次考古调查面积近8平方公里,发现地面和地下文物点49处,其中地下文物45处,包括古墓葬42处、遗址3处,时代从汉代延续至清代。地面文物4处,均为石刻造像,其中2处为宋代,2处为清代。 考古专家指出,此次考古调查发现文物点数量众多,保存较好。唐宋至元时期,由...
近日,文物部门在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朱拉乡发现14处保存较好的15世纪中叶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 这14处保存较好的摩崖石刻造像,最大造像高达3.9米,宽2.53米,最小造像高0.45米,宽0.25米。造像凿刻精美,人物造型、神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造像形成年代初步测定为15世纪中叶后。 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对14处摩崖造像开展了测量、定位、拍照、做示意图等工作,为避...
近半月以来,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该市东宝区子陵镇建泉村紧张作业,发掘出了12座东汉时期的砖室墓。 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介绍,这12座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中,5号墓规格较高。记者前日上午在发掘现场看到,5号墓还设有石墓门,且墓门保存完好,工作人员从土层中不时可以发掘出一些陶器碎片。在另外一座砖室墓中,可以看到墓室中还留存着近十个大小不一、纹饰各异的陶罐,工作人员正在清理陶罐旁边的泥土。 由于...
地处竹城公路旁的城步茅坪镇大雁头工区,仍保留着一批古建筑。近日,该县文化局、文物局有关专业人士考证称这建筑群建于明代。 大雁头古建筑群由村口的杨氏宗祠和十多座房屋组成。这些房屋都沿着卧牛山依次而建,成梯级分布。每一级并排列有几座房屋,而每座房屋四面围成一个小院落,只能从槽门进出。房屋的主体部分是木制结构,外墙用青砖砌成。每座槽门的设计大同小异,其翘檐头上彩绘有猴头等图案,主屋前照壁上画有松竹梅兰...
萍乡市发现的恐龙骨架化石。 同一岩层此前发掘出恐龙蛋“二合一”全国罕见 几个月前,市民在萍乡市安源经济开发区四季花城建筑工地附近发现了数百块动物化石。经认定,这些化石属于距今6500万年的恐龙骨架化石。这是继萍乡发现248枚恐龙蛋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萍乡也因此成为我省继广昌之后第二个发现恐龙骨架化石的地方。今日,中国科学院专家赴萍乡进一步实地考察。 市民钓鱼时发现动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