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宗枝亭 浮雕人物栩栩如生 昨日,南部县文管所文物普查人员在丘垭乡勇敢村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造型独特的清代宗枝亭。 宗枝亭建在勇敢村狮子坪山的半山腰上。该亭坐北向南,呈四方体塔形,三重檐石结构,高约5.4米。石亭第一、二层为四角檐,第三层为六角檐。一、二层四角呈抱鼓石状,其上刻有人物、动物和花草图案。一层内嵌有四通碑成柱体,碑文记述了杜氏家族发展及迁徙历史。一层檐下横额正面刻有...
记者从安徽天柱山管委会获悉,近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宫希成对天柱山九井河景区神秘古暗道进行现场勘察之后,确认这是安徽迄今发现的首例人工古暗道。 根据洞内情况和外围地形,宫希成指出,该洞穴洞口、洞内建造规整讲究,石条年代久远,可以确定为一人工建筑文物遗迹,应该是唐宋前后或者稍微远些年代所建。从现场来看,该洞可能有其他出口,是一个有着特殊用途的非常规性建筑。 宫希成指出,目前难以对...
日前,余杭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建立馆藏文物数据库时,发现一件刻有展翅飞翔的鸟纹样大玉璧。被誉为“汉字的黎明”的良渚文化刻符表达了一定的内涵,具有史前文字的性质。 这件鸟纹玉璧直径约24.6厘米,孔径约3.4厘米,厚约1厘米,呈墨绿灰色,夹杂褐色斑,为良渚文化晚期器物,距今约4000多年。余杭博物馆工作人员康晓燕、吕芹在建立馆藏文物数据库,进行文物藏品拍照时,发现这件编号为33...
近日,在廊坊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
我国西汉政府在西部开辟的最大屯田区“北胥鞬”,近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图木舒克市北面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大片汉代官署遗址群,可以认定是“北胥鞬屯田田管署”遗址。 “北胥鞬”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据历史记载,汉宣帝时,中央政府派遣官员治理鄯善以西数国。当时南道诸国尽皆归汉,只有北道...
日前,由山东大学和莱芜市文物办组成的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莱芜南部徂徕山脉一线发现一处大型石墙遗迹。经徒步调查、遗迹清理和文献解读,初步确定这是一段鲁国的长城遗迹。有专家称,这一重大发现为我国长城史、古国史、战争史和周代考古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新发现的这段位于莱芜市境内的鲁长城,全长30余公里。长城遗迹均位于山岭北侧,由石砌的城墙与城堡组成,在埠东南与五龙村北一带保存较好。城墙现存高...
笔者5日在随州市文物部门了解到,该市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凉亭村发现一座“缸葬墓”,市宗教和文物部门对此高度关注,正在展开调查。 6月23日,南烟墩村民江广华、夏定树在凉亭村文家庙卢湾冲半山腰的一条土石路上放牛时,发现路边风化的石缝里裸露一口倒扣的缸,缸体由两部分合成,黄褐色的缸盖在烈日照射下特别刺眼,上面刻着精美的喜鹊、麦穗、花草等吉祥图案。两个人感到好奇,便掀起了盆盖。没想...
记者三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此间考古工作者近日在黄龙县进行文物调查时,从一处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遗址中意外发现一块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残片,共有十二个烧制前刻好的符号,笔画酷似现今的英文字母,或者罗马数字符号。 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文物资源丰富。延安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该县复查了一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文化层厚一点三米,地表陶片...
金忠的儿子金达与母亲合葬墓。 “这是明代兵部尚书金忠家族墓地,这样大规模的古代高官家族墓葬群在我市还是第一次发现,它绝对有实力去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东钱湖畔发现明代“国防部长”家族墓葬群,令市文保所专家许孟光非常激动,在他数十年的考古生涯中,这样重量级的考古并不多。 深山密林 暗藏古墓 昨日,记者跟随东钱湖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及市文保所的专...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近日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16处汉代烽燧及障塞遗址。文物考古专家称,如此数量众多的烽燧及障塞遗址为深入研究汉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物依据。 据乌拉特中旗文管所负责人介绍,这些烽燧和障塞遗址位于该旗桑根达来、新忽热、查干温都尔和川井等苏木乡镇,初步统计共有9座障塞、7座烽燧,经考证年代为西汉时期。 这些烽燧和障塞大都依长城而建,由东至西沿长城走向排列...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省文物...
金门金城南门里挖出古炮群遗址后,发现地底仍有金属反应,有待开挖厘清古炮真相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金门金城南门里挖出古炮群遗址,县文化局昨天邀请金防部排雷大队协助,侦测发现地底仍有疑似古炮的金属反应,将进一步开挖。 金防部工兵组组长王维智上校表示,这是军方协助文化资产保存首例,2名排雷大队队员携带磁性探测仪、地雷搜索器等仪器,配合文化局在南门里古炮群遗址进行探测,为开挖准备。 王维智指出,古炮群...
发现的塔形“字库” 昨日,宜宾城郊宋家乡红石村的一座山坡上,文物普查人员发现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塔形“字库”。 据文物普查人员赖先生介绍,“字库”又称“惜字塔”,系古代文化人用于焚烧废弃的文字稿件,以示对文字的尊重又不亵渎文化人声誉的石塔形建筑,一般设在衙门、书院、寺庙、街口等地,也有些文化人设在...
韶关市曲江区文化部门昨天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座清代开筑,上世纪兴建,至今仍在使用的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马坝中陂。该工程南北两渠,至今仍能灌溉农田万余亩。 据了解,马坝中陂位于曲江区城区(马坝镇)东南约2公里南华温泉旁边的马坝河中游。 早在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就已经有对该工程的记载,该工程原为木桩乱石堆砌而成拦河坝,遇有洪水泛滥,淹没殆尽。 1943年曲江乡绅士沈秉强倡议,组织农业灌溉合...
石城堡北门 佛坪文物部门近日在岳坝乡龙潭村发现一处距今270多年的石城堡,当地文物专家称该城堡建筑风格之独特全省罕见。 7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城堡坐落在该县龙潭溪与银洞沟溪交汇处的台地上,背山面水,南临银洞深沟,地势险要。城堡占地约350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城墙全用河卵石砌成,高5米,宽3米,现仅余北门。其门枋坎墩均为大块石料砌成,拱顶弧形。北门外地势较为平缓,但城墙外侧至东边,有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