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幅“没镞饮羽,诚心石穿”八个大字的清代石刻,惊现江西九江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的悬崖峭壁间。 记者四日从九江市考古部门获悉,在地处江西九江长江畔的石钟山东北角悬崖峭壁间发现这幅清代石刻。据当地考古专家介绍,这幅清代石刻落款为“咸丰丁巳(一八五七年)重九,谐杨厚庵(杨载福)军门、李迪庵方伯(李续宾)破贼处。” 考古专家称,此石刻为清末湘...
众所周知:细石器文化与畜牧的起源,发展密切相关。细石器文化是研究人类社会由狩猎采集经济到畜牧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之一。新疆史称“西域”,我国西域地区的早期历史,是一部从狩猎采集经济到畜牧经济的发展史。 考古界把细石器分为几何形细石器和细石叶形细石器两大系统。几何形细石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北欧、非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细石叶形细石器主要分 布于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部。我国...
昨天上午,从蛟河市文物管理所传来消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工作中,蛟河市普查队在松江镇新发现石棚墓墓葬群,初步判断为西团山文化时期遗址,距今2500年至3000年。 蛟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程英秀介绍,新发现的石棚墓墓葬群遗址位于松江镇沿江村西南面2000米处的松花湖岛屿上,共4座,只有一座保存尚好。 在一个墓位采集到墓主碎骨片和随葬陶罐残底等,另一个墓位墓顶表面有石板和石块摆放。 ...
在目前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忠县文物局在忠县新生镇裕华村发现了方圆一公里的鱼类、贝壳古生物化石群。经专家鉴定,该化石群是侏罗纪时期的陆相古生物,有上亿年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该古生物群位于忠县新生镇裕华村海拔800米的山上。该村村支书陈书记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修村级公路时,他和村民就发现了这些古生物化石。当时他们不知这些东西是化石,也不知道它的价值,没有上报。直到第三次文物普查,他和...
日前,几名游客在海阳凤城街道西迟格村北部松山山脉上发现了一尊石刻佛像和一处明朝寺庙遗址,石佛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这座佛像位于山脉上方,依崖凿建而成,佛像坐北朝南,背风向阳,面部柔和慈祥,双手叠压在一起,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虽经风雨侵蚀,佛像也只是鼻子、嘴部和拇指处受损严重,其余保存完好。雕像斧凿痕迹清晰,线条流畅,雕琢精美。在佛像南面不远处的山坳里,还有一处古寺庙遗址,除了几根寺庙石柱...
近日,江西省文物普查人员在南丰县白舍镇田中村宋家山村小组发现一部《曾氏族谱》,详细记载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家族世系繁衍。这为深入研究曾巩及其家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族谱为木刻印刷,材料为绵纸,长35厘米,宽23厘米,共18卷,为清雍正年间所重修。族谱以“义”、“诚”为主线,详细记载了曾氏家族繁衍、迁徙分布、教育...
近日,芷江侗族自治县文物所在该县大垅乡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大垅乡政府院内发现一组“二十四孝”图石刻及一批楹柱、柱础等石刻构件。据考证,这为清晚期文物,为原大垅田氏祠堂的门坊构件。 二十四孝石刻为青石质阳雕,雕刻精美。石刻高1.25米,宽1米、厚0.1米。石雕上方还雕刻了“子路负米”、“王祥卧冰”、“孟宗哭竹&...
1000多年前,如今在南京城内连接洪武路与中华路的内桥,曾是南唐宫城的御道入口。经过此后各朝历史遗迹的叠压,今天的内桥——中华路一线已成为南京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日前,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内桥西南侧的一处工地上有了重要发现。经过两个月的清理发掘,考古队员在探沟内出土了一段宋代的砖铺路面,以及一段残长13米的房屋基址。专家表示,这条青砖路在南京同时代的同类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南唐及宋代该地区...
近期,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在彬县小张镇卧龙村发现了商代到西周的遗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 据了解,该遗址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350米,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百子河、泾河在东南环绕。遗址东西走向的断崖层上暴露出带状的文化层,断断续续长约30米,有零星的陶片包含在里面。在遗址区南侧的地表上还散见大量的泥质和加沙陶片与器足,泥质的多为盛器的残片,而加沙陶耐高温多...
“崇州新发现了500余处文物遗址!”昨日,崇州市文管所对外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据崇州文管所长何树全介绍,这些新文物遗址是自2007年至今搜索发现的,其中有古墓葬200余处,其中有4处古墓葬至今末被盗掘;宅地民居上百处,多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大多集中在街子、三郎、怀远等山区受灾乡镇;最具特色的是崇州市公议乡的隋朝古窑址。 成都市考古专家对古窑内数万片瓷片进行了仔...
今天,在位于原人民商场西侧的济南万达广场工地,考古人员又有了新发现———陆续发掘出20余座墓穴和两个古窑遗址。 今天下午3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地的作业面积比昨天扩大了一倍多,约有3000平方米以上。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正在对这20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了解到,在今天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两座面积较大的古窑遗址,还发掘了一处合葬墓穴,出土两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宋代人骨骼。 济南市考...
近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宣城市文物部门在宣州区发现一处古窑址。该古窑址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据悉,我省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的文物点仅有三处,另两处是安徽休宁落石台石刻和安徽淮北口子窖酒厂建筑群。 宣城市此次发现的古窑址位于宣州区古泉镇邵村凤头村民组南250米处,占地面积1395平方米。该古窑址为馒头窑,堆积层高7米,在窑包东北下沿有一碎瓷片堆积场,常见...
南顿俗称杨墩,在壶镇西南侧河谷平畈。海拔195米。光绪《缙云县志》载,“上南顿,属二十五都,下南顿,属二十四都”。民国以后即属一个行政村。村民尚有胡、周、郑、麻等多姓。据《蔡氏宗谱》载,明初蔡富二、富五兄弟迁入。《胡氏宗谱》载,南宋末胡复祖从云岭迁。古楼《周氏宗谱》载,周起于明前期从古楼迁。可见南顿村的历史较悠久。此次在南顿村普查,发现古老建筑甚多,民国时期典型建筑就有5幢...
记者从24日召开的“中国·张北长城论坛”上了解到,张北县发现多代长城,尤其在野狐岭长约15公里的地带中,战国、秦、汉、北朝、明不同年代的六道长城并行,在很短的距离内展现出2000多年长城的立体画卷。 张北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和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赵国北部疆域“无穷之门”就在张北,地处坝头位置的野狐岭曾是辽、金、元时期的古驿道。1211年,成吉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