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 发现16处汉代烽燧及障塞遗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近日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16处汉代烽燧及障塞遗址。文物考古专家称,如此数量众多的烽燧及障塞遗址为深入研究汉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物依据。

据乌拉特中旗文管所负责人介绍,这些烽燧和障塞遗址位于该旗桑根达来、新忽热、查干温都尔和川井等苏木乡镇,初步统计共有9座障塞、7座烽燧,经考证年代为西汉时期。

这些烽燧和障塞大都依长城而建,由东至西沿长城走向排列。烽燧相距2至5公里,一般建于视野开阔的山峰或高坡上。障塞相距20公里左右,建于河槽及坡下的较隐蔽之处。也有远离长城本体的烽燧和障城遗址,与汉长城一同组成军事防御体系,起着报警、指路、驻兵、转运等军事作用,是边塞体系中最基层的哨所、兵站,地位十分重要。

考古人员介绍说,乌拉特中旗地处阴山南北,秦汉时期是匈奴的进出之地,汉武帝击败匈奴后,派光禄将军徐自为率部修筑塞外列城,并一同修建了多处内城和烽燧,以此组成防御体系,这些军事体系在汉武帝时期,乃至以后的几十年间发挥了重要的防御功能,为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发现数量居多的烽燧及障塞遗址,对于深入研究汉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