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庆阳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组新发现多处革命遗址。这些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据了解,庆阳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文物普查队在进行野外文物调查时,根据事先翻阅大量资料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走访当地群众,发现了大量的革命遗址。 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七七0团大生产运动旧址、华池县苏维埃旧址、雷屹崂梁...
武威石城山发现的“骨卜” 7月27日,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境内的石城山,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用于占卜的“骨卜”文物。这批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武威地区乃至人类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带孙游玩老人发现“宝物” 今年7月7日,武威市凉州区63岁的退休干部李忠文带孙子在石城山上转悠。在半山腰歇息...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被公认为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然而目前有考古界专家却对此结论提出了疑问。10月27日,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带领的中法考古队,抵达重庆巫山庙宇镇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现场,历时13天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古老石器,该结果显示,“巫山人”距今200多万年,比元谋人还早30多万年。 首枚化石震动考古界 10月2...
这块古玉为白色石英石质,质地纯净,呈半透明状,长65MM,宽27MM,高16MM,各面经过磨制,比较规整,名称和用途不详。更为珍贵的是,这块玉石上还残留有一些黄、褐色的附着物,疑为入土时有机物残留。这块玉石出土的位置位于磁山遗址1号窖穴的底部,经中科院、农科院采样队员认定,属磁山文化一期地层。 古玉的发现颇有些曲折。2007年10月,中科院、社科院联合考察组到磁山遗址取样,进行古气候研究、环境考...
日前,华安县文物普查队在沙建镇的朝营自然村、龙格坂自然村等区域内,发现了三处极富研究价值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兵寨遗址,即乌石山寨遗址、赤鬼寨遗址、烘炉寨遗址。据文物部门有关人员介绍,三处“开漳圣王”陈元光兵寨遗址的发现,对促进闽台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唐朝大将 善建兵寨 华安县博物馆馆长、文物普查队长林艺谋介绍,大唐将军陈元光,史称“...
最近,兰溪文化部门在全市文物普查中发现该市西陲与建德交界的诸葛镇万田村有一方唐代大和年间的墓志铭。虽然已经断裂,但依然清晰的墓碑文字记载了当年一位官宦子弟英年早逝的故事。 昨天,记者在该村的一座祠堂内看到了由村民梅一文保管的这块青石墓志铭碑。此碑长63厘米、宽46厘米,虽已斜裂,但拼成长方状后,铭文上的文字基本可认。题为“唐故前乡贡明经荥阳郑君墓志铭”,铭文中写道,墓主人...
昨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石武客运专线工程所涉及到的临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鲁营遗址考古发掘已全部完成,新发现了商周遗址。 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称,商周王朝文化的更替是一个重大的考古研究课题。此次发掘出的文物,为廓清商周之际文化演变更替提供了重要实证。
日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山丹县在该县大马营乡花寨楼庄村发现大型“过会台”古文化遗址。该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87500平方米,地形地貌独特,在遗址四周沟壑、断崖处灰层内夹杂砂红陶残片、兽骨、木炭、磨制残石块及其他实物等遗物,明显清晰。地表遗存粗砂红陶片、黑陶片多,部分陶片上有几何纹,纹饰色泽有白色和紫红色。根据陶片纹饰特征初步判断,“...
资料图片:晋阳古城面世(来源:太原新闻网) 据史书记载,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晋阳城。现在,这段史实已经不只停留在史书之上,而已被市文研所考古人员通过考古手段发现的大量实物所验证。昨日,在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现场,残留在地面的一些被火烧过的黑色炭块和红色烧土粒痕迹呈现在记者眼前。 此次考古使用的探沟调查法,开始于今年5月14日,打探沟的地方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晋源苗圃。当时市文研所考古人员在...
西堤头镇刘快庄村赵太君墓 北仓镇王秦庄村黄金祥故居 天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819处。 记者日前从北辰区文物普查部门获悉,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多处明清时代的庙宇、寺庙及古墓遗址被发现,如桃花寺庙宇遗址、南王平老爷庙、卢庄村东井、小芦庄大槐树、贾庄伙遗址、朱庄伙遗址、线河战备砖窑、赵太君墓等。这些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久远,建筑...
发掘出的明代墓葬群 离上千年的名寺不到一百米处,发现神秘的塔林以及装有尸骨的地宫。昨日记者从潼南大佛寺管理处获悉,近日在修路时意外发掘出明代墓葬群,在地宫内,发现了疑似高僧的遗骨装在“坛子”内。 塔基刻有精美的云纹 潼南大佛始凿于唐朝末年,先凿佛首,北宋开雕佛身,至南宋(1151年)全像竣工,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为“蜀中四大佛”之一。 近...
台湾考古界有重大发现,台湾“中研院”臧振华博士率八仙洞遗址考古队在洞内找到旧石器时代火塘,且经美国哈佛大学碳14年代测定,证明八仙洞遗址距今超过2万年,为台湾最早人类遗址。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因为出土文物有限,被宗教人士视为灵穴,放置灵骨塔和修行的道馆,始终充满神秘感。 早在日据时代,考古学者就对八仙洞遗址充满兴趣。19...
图为儋州中和镇七里村祠堂东林堂及壁画。本报记者 林萌 摄 记者日前从儋州市文体局获悉,文物部门在对儋州中和镇七里村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家族祠堂——东林堂。 记者在现场看到,祠堂的前门仅留下地基与柱础石,九天门保留相对完整,最引人瞩目的是绘于正堂门廊、窗、内墙上的彩绘浮雕壁画,以黑色、蓝色、红色、黄色为主色调,内容有寓意多子多孙的玉米、吉祥富贵的菊花、高风亮节...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今天表示,截至目前,他们对在甘肃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已命名了8个恐龙属种,近期又将发表和命名4个恐龙属种。据称,这些恐龙的命名大多以化石发现地或附近的地名为名。 2002年以来,恐龙研究人员在甘肃永靖县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已经研究命名的有:世界上已知具有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新属新种恐龙——巨齿兰州龙;世界上已知“最胖”(...
记者昨日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安康市文物普查队在汉阴县境内新发现一处秦汉古采砂金的竖井式矿洞遗址。 据介绍,该矿洞遗址位于汉阴县双乳镇月河北岸的阶地之中,是村民在挖土时发现的。在挖土的断层中清晰可见直径0.9―1.2米的竖井两个,其内填充大量的砾石和沙土,还有少量的其它杂质,形状和颜色明显区别于周围的原生地层。考古专家称,此次调查发现的秦汉时期砂金竖井遗址,是古代矿址调查中的重大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