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发掘出的明代墓葬群 潼南大佛寺修路时意外发掘出明代墓葬群,在墓葬下的地宫内发现了疑似高僧的遗骨装在“坛子”内(本报7月24日曾做报道),昨日,据市文物考古所表示,历时近一个月的潼南县塔湾院子墓群考古发掘已全部结束,发现了包括成都昭觉寺第十一代主持墓葬在内的11座不同时期的墓葬,8座佛塔塔基(包括6座地宫)。塔湾墓群不仅遗存面积大、分布密集,这样大规模的塔基和墓葬所构成的墓...
去年9月以来,市博物馆组织普查人员完成了26个文物点的复查工作,新发现并登记46个文物点,其中8个为具有较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古遗址,使新发现的文物遗址数量多,质量高,排在全区前列。 针对这次野外普查,市博物馆制定好了相应的策略。在实地普查前,对全体普查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学习;在普查进程中,针对出现或存在的新、旧问题,还组织普查人员到浦北、灵山及南宁等地的博物馆同行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培训学习...
顶部的飞燕在辽墓中很少见 近日,省文物部门在张家口蔚县杨庄窠村南发现三座辽代砖室墓。 在保存较完整的墓室内,墙体的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省文物专家称,辽代壁画墓顶部多为天文星象图,而在杨庄窠辽墓中绘制的是很少见的各种姿态的飞燕。墓主人壁画上的人物是在浅浮雕基础上再涂彩而成,凹凸有致,这种绘制技法在辽墓中十分罕见。 省考古专家称,该壁画墓是河北继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之后的又一重...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新发现了一座汉代军事瞭望台,这是目前在乌拉特后旗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军事瞭望台。 新发现的瞭望台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哈少嘎查境内一座山上。瞭望台外观呈椭圆形,全部用石头砌成,墙体最高处为1.6米,最低处为1.2米,宽2.1米,占地面积大约为110平方米,有人为破坏痕迹。瞭望台内建有一个内室,约13平方米。据文物工作人员判断,这个内室应该是...
近日,信阳市文物管理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平桥区长台关乡古渡口处的河道中发现了古文化遗址。在遗址内采集有陶鼎腿、瓷碗、瓷罐、陶缸、青铜器残片、古井砖、石权及建筑构件等十多种,时代从新石器延续至明清。 市文物普查队在此又发现了冶铁作坊、古桥、码头、渡口和老街。由于淮河河道的改道,遗址被淹埋在河下。今年上游河道治理水位下降,才使在河道中沉睡了1000多年的古遗址重见天日。 长台古渡,古称R...
这些疑似恐龙蛋的化石有纹理,层次明显,层之间有钙化物,有生物钙化的可能。都昌方面准备送交中科院专家鉴别是否为恐龙蛋化石。 8月7日,记者从都昌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一名奇石爱好和研究者在该县北山乡一水库附近发现近30块椭圆形石头,疑似“恐龙蛋化石群”。都昌县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已经采集标本,并拟将相关资料送往中科院鉴别真伪。 记者随后前往北山乡社山脚下的水库附近看到,在方圆10...
(8月4日,花垣县排料村的村民们在这个洞穴里发现了古生物貘化石。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距今几十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古生物貘化石。 被挖掘出的骨骼已经钙化。 化石牙齿部位像玛瑙一般光滑、透明。视频截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 通讯员 童桂林 龙海胤 貘。资料图片 8月4日,湖南省花垣县排料乡排料村一神秘洞穴发现古生物貘[mò]化石,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距今几十万年到1万年间...
西欧最古老的地图 《人类进化杂志》刊登的西班牙科学家所说的地图照片。这张地图被蚀刻在一块石头上,距今1.366万年。 在一块长度只有几英寸的石块上发现的复杂刻线。科学家用了15年时间才揭开这些复杂线条之谜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西班牙考古学家发现,我们的祖先在使用地图方面与我们没有什么差异。在西班牙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洞穴内,他们发现了据信年代最为久远的西欧地图。地图被蚀刻在一块手...
铜薰炉在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属于十分珍贵的汉代文物。(崔健 摄) 最近受到济南市民关注的魏家庄片区考古今天再传喜讯:铜薰炉等5件重量级文物被发掘出土。据考古人员称,墓室主人身份的等级应该很高。 今天早上,考古人员对魏家庄片区考古工地南侧的一处汉代古墓进行了深入发掘。墓室很深,大约有3.3米。在墓室的南侧出土了7件文物,分别是1件铜薰炉、1件铁鼎和5个陶罐,另外在腐烂的棺木下面还铺有一层汉代五铢...
真正的“水帘洞” 洞口隐藏在“水帘”之后 洞穴内部 遗址出土的主要为石制品和动物遗骨 8月8日,石家庄市文物局和平山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市文物局和相关专家对平山县沕沕水水帘洞进行考察,确认其为一处十分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正式命名“水帘洞遗址”。 瀑布水帘后暗藏先民遗址 ...
杨石秀肖像。 昨日上午,河源市东源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灯塔镇黄土岭村承前自然村普查文物时,确认发现一处与清朝太平天国有关的河源农民起义军首领杨石秀的古墓葬和杨家的故居遗址。 据《河源县志》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并定国号为太平天国。次年(1852年),河源境内爆发大规模的反清农民起义,河源农民起义军首领杨石秀积极响应,在河源黄土岭承前村揭竿...
“这个区域为一重要文物区域,在大渡河流域考古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发现的青铜器等文物,在大渡河上游尚属首次发现。”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组,对石棉县发现多件战国时期文物的区域进行考察后,作出上述认定。 7月16日,石棉县在实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田湾乡幸福村村民在大岗山水电站库区内发现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包括3件青铜器、4件石器、3件陶器,该县文物管理部...
昨日,宜宾市江安县在开展文物普查中,在该县红桥镇的梅竹小溪上,发现一座清代时期由当地人历经20余年才修建完成的石拱桥,尽管该石拱桥不大,但在近期洪水冲刷后暴露桥边水中的一块石碑上,却记载着一个当地居民两代人前赴后继修桥的感人故事。 据当地文物部门的杨先生介绍,修建在梅竹小溪上的该石桥,长10.6米,宽3.8米,高6.3米,是过去连接江安县红桥镇和长宁县官兴镇古道上的主要通道,多年来为当地人出行等...
福建省华安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沙建镇发现了三处“开漳圣王”陈元光兵寨遗址,乌石山寨遗址、赤鬼寨遗址和烘炉寨遗址。 大唐将军陈元光,史称“开漳圣王”。他少时随父征战闽南,平定“蛮獠之乱”。在当时战争环境下,他结合漳州地区多丘陵的地形,在山上屯兵扎营建寨,占据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为日后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福建华安文物普查队近期来到...
近日,湖北省利川市文物普查组在利川市谋道长坪发现一建在悬崖绝壁上的清代寺庙建筑。岩居、岩葬等特殊形式建筑在利川谋道等地曾多有发现,但在岩上建寺庙还是首次发现,对于研究鄂西土家族聚居区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该建筑一半利用岩间天然岩洞,一半依托洞前的巨大岩石,依崖顺势修建在名张果老岩的半岩上,面积约50平方米。建筑上距岩顶约20米,下距岩根15米。墙壁全用规整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