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配合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邀请内蒙古文物考古所80余人进驻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最大的考古收获是首次考察清楚了明德门及其护城河、外城西门护城河和穆清阁的范围以及局部结构,并有5处新发现。 这次是元上都遗址发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规划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发掘3个月以来,有5处新发现。一是穆清阁是在一处排干水的湖沼区修建起来的,这与史书记载...
一处始于元代时期的家族古墓群在江西赣州于都县被发现。文物、公安部门目前正在对墓葬群古墓进行登记造册和现场保护,考古工作人员已赴现场对古墓进行探究,现已确定二十座墓葬点。 十七日,于都县博物馆文物普查办肖军对记者称,被发现的墓葬群位于该县罗坳镇里鱼村内及附近贡江两岸。里鱼村古称“渔溪”,目前村中居民以熊姓居多。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古墓群为大型熊氏家族古墓,均为砖石结构。经...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部门介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在最新发现的石窟群内发现大量1亿多年前的古树木化石。 原州区文管所文管所副研究员马东海说,本月初在干旱地区的一些石窟群内意外发现了这些古树木化石。 化石镶嵌在石山中,直径大约有1米,外露部分呈椭圆形,树木年轮清晰可见,质地坚硬。 另外,化石具有明显的树木纹理、纤维以及年轮,地质层叠关系明显,且石质与周围石质...
1999年以来,我们把二里头遗址田野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其总体聚落形态尤其是中心区结构布局的探究上。相继搞清了遗址的现存范围及其成因、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多组大型建筑的排列方式与演变过程,发现了宫城(详见本报2001年3月7日、2003年1月17日、2004年6月18日第一版)。这些发现无疑深化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但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解决了某些问题,更在于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引发我们...
6月13日,考古人员对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新社发 梁萌 摄 秦兵马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一号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中新社发 梁萌 摄 记者十六日从秦俑博物馆获...
香炉 范振家摄 瓮 范振家摄 7月14日上午,延庆县珍珠泉乡转山子村村民在村委会院内清理地基时,发现4件辽代文物。延庆古代曾为辽国领土,此前也发现过壁画墓、木构建筑遗址等辽金时期文物古迹。 15日,延庆县文物所专家来到转山子村,初步推断4件物品都为辽代文物,但确切时间暂时还不能断定。专家表示,瓮的体积较大、保存十分完好,极有可能是蓄水或米的工具;香炉保存也较完好,上有多处镂空花纹,工...
记者16日从三亚相关部门获悉,该市在执行全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有惊喜发现,新发现文物点21处,其中包括南宋时期的古墓葬。 从去年12月开始,三亚成立了专门的文物普查小组,对全市范围进行细致的文物普查。据了解,三亚目前在册登记的文物(遗物)点近80处,目前复查共原在册登记的文物点达85%,完成全市各乡镇所需普查的122村(农场)的54.9%,新发现文物点21处,征集了南宋时期瓷器若干件。 ...
7月16日,南部县文物普查小组工作人员在桐坪乡卫星村发现了一处唐代古镇遗址。 遗址为一诸山环抱的河谷平地,长约800米,宽约750米,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于永安河两岸。遗址范围主要包括瓦子地、楼房湾、大地岩和城池窝四个区域。瓦子地文化层距地表0.6—1.0米,厚约0.4米,其中有唐、宋、明、清等时代的各种瓦砾及陶瓷碎片,采集标本中的唐代青釉弦纹、长沙窑碗等陶瓷片尤具特色。据现存永安庙碑记载&...
多孔的大石桥,狭窄的平顶桥……人们走在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桥面上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昨日,记者从九龙坡区金凤镇了解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金凤镇又新发现16座形态各异的古桥。至今为止,金凤镇共发现大小各类桥梁84座,上演了重庆桥都的“小镇版”。而在所有桥梁中,历史最悠久的要算位于梁滩河上的长春桥,已有209年。 金凤镇地形平缓,溪河密布。...
广德湖夹塘 万众村望春亭和永久茶碑 鄞州集士港万众村清垫自然村的村头,一条青草芜蔓的石基小道将两条河分隔开,笔直通往高桥。近日,经正在此地进行文物普查的鄞州文管会专家确认,这条被当地人称为“夹塘”的小道正是史载“广褒数万顷”的广德湖的南边边界。 “所谓夹塘,就是筑在湖和河之间的堤坝。”据鄞州文管会主任谢国旗解释,曾...
近日,白水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文物点229处,其中秦汉以前的遗址数量明显增加,丰富了当地各类遗存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渭南市文物普查队共24人在为期18天的田野文物普查中,对白水县田野文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行政村、自然村踏查率均达100%,共记录白水县369处,其中复查140处,新发现229处。
记者昨日获悉,濉溪县文物所近日在该县韩村镇发现了一处古墓群。该处为宋金时期的古墓群,据称,在隋唐大运河以南发现尚属首次。 经勘查,古墓群是在韩村镇村庄整体搬迁建新房时发现,仅在三间房屋的基础槽内就发现了7座墓葬,有的已被揭开墓顶,有的刚刚露出砖墙。这些砖室墓砌筑较为考究,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依据墓葬形制、分布情况初步断定,此墓群的年代为宋金时期,距今1000年左右,估计其规模不低于20座墓葬。 ...
“文物普查的前期田野调查任务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行后期工作。普查中新增不可移动文物656处,使得廊坊市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了1199处,数量翻了一番。其中,文安县孙氏乡太子务村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填补了廊坊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它将廊坊南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千年左右。”昨日下午,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长张兆祥告诉记者。 ■ 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1199...
近日,安福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瓜畲乡赤岭村发现被宋太宗追赠为银青光禄大夫、柳国公周广及其夫人南唐后主李煜之女梅花公主的墓志铭和勅碑。墓志铭高1.4米,宽1米,勅碑高1.2米,宽0.6米。 据考证,周广,字大均,为周瑜二子周胤之苗裔,生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戌辰(908年),卒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丁丑(977年),追随宋太宗“攻城略地,立勋效以居多,”封右屯卫大将军等职。周广之妻李...
秦俑一号坑最新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前期发掘出的彩绘军俑。(资料图片) 记者昨日获悉,在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考古人员近日清理出两件留有彩绘的陶俑,一件为残留有较多零星彩绘的高级军吏俑,另一件是手部残留有彩绘的武士俑。 据秦俑一号坑发掘执行领队许卫红介绍,此次发现一个身着铠甲的军吏俑,俑头尚未发掘出来,俑身已断裂成多节。专家根据该陶俑身上所穿的铠甲认为其级别在武士与将军之间,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