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十年八辑,冷门“绝学”清华简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吸引众多目光。 “发布《摄命》,我们又一次发现了失传的古文《尚书》一篇,为古文尚书证伪又添一例。”11月17日,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公布会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如是说。同时面世的,还有另外7篇失传两千年的重要文献。 “冷门”何以不冷?“绝学”如何不绝?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破译文明密码的不辍脚...
“小西湖”活水系统得到进一步佐证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等都是宋人记述北宋京师开封城与南宋行都临安城的文献。文献显示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居民生活安逸。这般繁华用南宋人周密的话来说:“就像做了一场梦,太美了。” 800多年前的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传位给他的养子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自己则退居德寿宫做“太上皇”,赵构在德寿宫住了2...
重阳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其时正值天高云淡,金秋送爽之际,习俗丰富多彩,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历代诗人和书画家歌咏、绘画作品甚多。清代著名画家石涛《重九登高图》(见图),向人们展示了登高赏秋的重阳风俗,画中融入王维诗意,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可谓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石涛,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字石涛,15岁那年,明朝灭亡,父亲被捉杀,他被迫逃...
《清明上河图》 提到中国绘画史中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清明上河图》。然而,现如今家喻户晓,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般被认为是张择端真迹的这本《清明上河图》,北宋时却未入《宣和画谱》,我们也无法在其他同期文本中找到关于它和它的作者的只言片语。从这个角度上说,《清明上河图》在其初创时,很可能不甚重要,至少不像现在这样是一件公认的名家名作。 那么,《清明上河图》在何时,又如何声...
清代对《周易》的研究、注释是历史上三个高峰之一,另外两时期分别为汉代和宋代。由于政局相对稳定,出版业的发达,清代学者对“汉易”多有辑录,注家蜂起。由于《四书》《五经》为元明清的钦定教科书,明代又是立朱熹学说为国教的朝代,凡是朱熹评注过的《四书》《五经》都成了科举必备。对《周易》深有研究的程颐、朱熹的“程朱学派”严重影响着元明清三朝。以至清代对周易研究“呈一时之盛著作甚丰”。有人初步统计,解易之书达...
图1 图2 图3 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的“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作为青花瓷...
志愿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古籍普查。资料图片 志愿者在西藏进行古籍普查。资料图片 雪山,草地,夏鲁寺,白居寺,帕拉庄园……几个月前,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的10名学生来到西藏日喀则。他们无暇欣赏周遭的美景,而是一头扎进庙宇、庄园的书房。作为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者,他们要仔细查看那里典藏多年、少人问津的古籍,并一一登记。经过层层审核、汇总,他们整理的这些数据将成为...
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3月至4月对济南章丘一墓葬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小型墓葬20 座,其形制有土坑洞室墓7座、圆形砖室墓6座、土坑竖穴墓3座、长方形砖室墓2座,三合土夯筑单室墓1座,另有1座仅存墓道形制不详。 ▲ A 区全景 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个别无墓门。方向为南向、东北向。墓道平面呈梯形,竖井式或台阶式,直壁、平底。墓门为...
图1 图2 砚台前身是原始社会的研磨器,起初人们将石墨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用于书写或绘画,后随着演变,逐渐形成了砚台。砚台是古代必备的文房工具,关乎到很多文人的生计,故有“砚田”之说。从古至今,赏砚、藏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雅事,在形制众多的砚台种类里面,有一种以旧砖改制的砖砚颇受藏家青睐。 这件于江苏泰州区域发现的清代砖砚,为不规则长方形状,最长处长24.4、长方形一侧宽...
近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成立后的首个年度项目——“文化之美·漆心可见”展览在山西省运城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展出了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漆器工艺与创新设计研修班”学员的创新漆器作品33件(套),以及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山西漆器文物19件(套)。 2017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致力于保护与传承中国...
民国至今,以清后宫生活为题材的野史、小说、戏剧、影视剧就延绵不断,直至今日。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从《孝庄秘史》到《步步惊心》,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这些影视剧吸引了大波粉丝,尤其是女性观众,她们在关注故事和传说、剧情之外,也更热衷于探讨剧中的道具、服装、首饰、化妆……作为茶余饭后谈资和打发时间的影视剧,终究无法代替历史,在华丽的表象之下,真实的服饰历史又是什么样?宫中肃穆而繁缛的典礼...
乾隆时期田地契据。主办方供图 “英士藏珍——高英士先生捐赠展”开幕式3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 高英士,生于1924年,1964年在台湾省高雄市创设长兴化学工业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始,高英士先后捐赠清华大学近4000万元人民币。近来,年逾90的高英士听闻清华大学建立艺术博物馆,将其多年珍藏的一批书法、绘画及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不同时期田契等珍贵文物捐赠该馆。 高英士近照。...
一组发现自民间、发现时画面已部分受损的清代八扇屏《耕织图》,经过精心专业修复,在山西博物院与观众见面。 记者看到,这组文物被修旧如旧,画面远近有序、点面结合,清代农耕生活祥和、有趣之气息扑面而来。画风古朴精美,信息量大,细节丰富。比如,一户农家正在桌旁备纺,用竹竿高高挑起的布篷下,微风徐徐,夫妻二人低眉柔眼,似在低声细语,一旁两个幼儿争相伸出手去,要拿桌上的棉花玩耍。画面中,绿树繁花凹凸有致...
紫檀嵌珐琅绣墩局部 如今,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家具6200余件,为世界之最。故宫博物院宫廷部明清家具研究专家周京南带笔者移步故宫家具馆,讲解明清家具的特点与装饰风格,以及帝王生活方式的衍变,尤其着重对清代帝王传承有序的家具趣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 乾隆与“世俗化”的家具 清代家具以宫廷家具为代表,从现今存世的清代宫廷家具来看,清代宫廷家具多数是精雕细刻的典型之作,形成了“求多...
浙江省博物馆年度书画大展“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 将于10月2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开幕。10月26日,浙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共同启动展览宣传推广。 本次展览展出宋元明清珍贵墨竹名迹38件(组),除浙博馆藏外,更有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画竹名作。 千百年来,竹被比作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北宋的文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