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福寿吉祥的清代砖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砚台前身是原始社会的研磨器,起初人们将石墨在坚硬的东西上研磨成汁用于书写或绘画,后随着演变,逐渐形成了砚台。砚台是古代必备的文房工具,关乎到很多文人的生计,故有“砚田”之说。从古至今,赏砚、藏砚一直是长盛不衰的雅事,在形制众多的砚台种类里面,有一种以旧砖改制的砖砚颇受藏家青睐。
  
  这件于江苏泰州区域发现的清代砖砚,为不规则长方形状,最长处长24.4、长方形一侧宽12.3、厚3.5厘米。砖砚一方平面上有凹槽,由浅入深,是为研墨注水的砚池,三边边侧起线高于凹槽,能避免墨汁流溢在外;另一方雕刻有蝙蝠等图案(图1)。该砖砚整体色泽黑亮沉稳,保存大致完整,仅表面有轻微碰损。
  
  此砖砚雕刻功力深厚,运用了浮雕、浅雕、薄意雕等多种技法。主图为一只动感十足的蝙蝠,象征福气和福运的蝙蝠眼睛圆瞪,尖耳竖立,口衔两只附带叶片的寿桃,张开硕大的翅膀,似乎正在全力向前飞翔,蝙蝠翅膀脉纹、身体皮毛等部位均有细微表现,其神态惟妙惟肖,造型雄健大气,加之上下点缀的祥云,三种物象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福寿吉祥的寓意。
  
  取泰州砖石改砚台,亦有前例,清雍正时期,著名书画家高凤翰在任泰州坝监制一官时,对泰州等地所产澄泥旧砖青睐有加,认为“维扬、通泰两州澄泥旧砖,于砚品中称美材”,将之用来改制砚台,镌刻铭文用来把玩收藏,并选录于所著《砚史》一书当中。而观此件砖砚形制,能见其原形是一块粘土烧制的青砖,后被工匠择选,于砖面上雕刻图案,出售给大户人家作为门楼上的砖雕。砚台背面斧头状的坑洞(图2),正是早年用于镶固在房屋的榫头。过了若干年后,该砖雕辗转被风雅人士觅得,其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轻微改凿为砚台,用以收藏把玩。
  
  此块砖雕造型拙朴大方,主题特色鲜明,构图饱满得体,融实用和观赏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昔日文人的崇古风尚和收藏嗜好。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