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故宫家具馆 明代家具的陈设文化是最早审美潮流的黄金时代。一大批文人参与家具工艺的研究与审美趣味,形成了明式家具风格闲适淡雅、崇尚自然的设计内涵。尤其是到明中叶江南出现的城市乡居化的现象,大肆兴起的造园运动,让明式家具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通过现存文献(刻本、绘画、插图等)和大量的实物资料,可以看出文人内斋的陈设,与高品质的贵族生活。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不少明代著作,如曹昭的《格古要论...
颐和园“御宝璆琳——清宫旧藏玉器特展”在德和园景区开幕,将持续50天。记者了解到,现场共展出93件清宫玉器,涵盖礼制、祭祀、陈设、收藏等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当一部分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挚爱珍宝,也是清代玉雕巧匠的艺术杰作。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时期,是清代在京师西郊的重要皇家园林之一。晚清时期,颐和园更是成为晚清慈禧太后居住、理政的地方,这一时期,大量珍贵的宫廷玉器被收藏在颐和园,...
清掐丝珐琅象驮瓶 日前,由北京市文物局、沈阳市文广新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的“来自盛京——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展览共展出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宫文物130余件(套),内容涵盖服装佩饰、食用器皿、文玩字画、宫廷陈设等。 展览分“华服有章”、“宫壶春色”、“摛藻抒华”、“阊阖瑞景”四个部分。清宫遗珍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集中体现了清中期社会手工业制...
历时近4年修缮的百年清代甘肃贡院于近日“开门迎客”,新建的甘肃科举博物馆、新出版的《清代甘肃贡院》也首次问世,传承和讲述中国千年封建科举制度的变迁历史。 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主持修建甘肃贡院,贡院的中心建筑“至公堂”的牌匾由他亲自题写。 清末中国17家贡院之一的甘肃贡院,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10月中旬,经过修葺一新的甘肃贡院内至公堂、观成堂焕...
社区之家非遗体验活动 2017年以来,北京市开展“社区之家”示范点创建工程,目的在于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设施,落实“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满足社区居民文化、体育、生活等服务需求。马家堡街道响应上级号召,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于赵登禹学校内的“真趣园”非遗手工传艺坊,成立了街道第一个“社区之家”。作为非遗进校园的一个载体,这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学习需求,不但有非遗传...
考古现场,一古代窑的遗址被发掘出来。 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清水塘被网友誉为长沙“爱情圣地”,昨日,八一路清水塘附近的一处考古工地向长沙考古志愿者开放。该工地已发现古遗迹40余处,其中墓葬30座、古井9口、窑址1座、灰坑3座。尤其在该考古工地发掘出的规模较大、方向一致、形制相同的并列两座东汉古墓,极有可能是一对夫妻并穴合葬墓。他们在世时相亲相爱、辞世后依旧黄泉相守,这令现场观摩学习的考古...
最近几天,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老人朱洪春都在家中饶有兴致地拾掇着自己收藏多年的“斗蟋蟀器具”,他准备将它们捐赠给当地新建成的非遗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斗蛐蛐的悠久历史。 朱洪春 张敏 摄 近日,记者来到朱洪春的家中,一个八仙桌上琳琅满目地摆放了各色斗蛐蛐的器具。一见到记者前来,朱洪春戴上老花眼镜,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这些收藏多年的“宝贝”。 “我们先从抓蟋蟀的器具开始说起,这...
10月9日,德清文物、消防部门对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等5家非国有博物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各博物馆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安全、消防器材配置和有效使用情况等。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到位,消防器材配置比较齐全。但也发现个别博物馆存在灭火器过期、配置数量偏少、部分电气线路未穿管、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对此,检查组要求相关博物馆限期整改,并定期...
清 王时敏 秋山白云图轴 清初,“四王”横空出世而一统有清近300年艺林画坛,他们在世时,享尽无比尊崇;待皇朝没落,他们又遭遇了激烈的诋毁与批判,甚至与封建王朝直接划上了等号。评价的两个极端都在“四王”身上出现,这无疑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有争议的话题。 9月11日,“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在故宫文华殿书画馆开幕,也将“四王”艺术风采一同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时敏,直...
记者从河北省磁县文保部门获悉,文保人员在该县北贾璧乡新华村发现一块清朝同治年间古石碑,碑文记录了当地以“村规民约”形式告诫村民保护环境的历史事实。专家表示,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文化等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据悉,该石碑通体青石质地,高75厘米、宽38厘米、厚18厘米。碑身保存完好,正面书文,字体为楷体,碑文刻有“堆積煤灰,有犯者罚大钱伍百”等,全文大意为改善村庄生活环境,明令告诫...
清刘墉行书七言联。沈阳故宫供图 刘墉等翰林书法作品亮相沈阳 尽展清代书法魅力 中新网沈阳10月8日电 (韩宏)“浓墨宰相”刘墉、关东才子王尔烈等清代翰林的书风,对当时的清代书坛影响巨大。10月8日,正在沈阳故宫举办的“馆藏清代翰林书法展”上,41件翰林书法作品齐齐亮相。 沈阳故宫所藏的翰林书法作品数量众多,基本上涵盖了清代书坛各个时期的流转变化,也包含了帖学和碑学著名书家的精品及...
国庆期间上海文化活动丰富有序,文化市场稳步发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市文广影视局获悉,长假期间,全市开展公共文化活动逾3260场次,美术馆、博物馆持续升温。 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视觉中国 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全市各级各类文化部门精心策划组织了内容丰富、...
雍正十三年地契、乾隆四十三年盐茶分约官契、嘉庆年间私契……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朱浒研究发现,其两年前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学术考察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征集的一批珍贵文书,为甘肃省平凉市清代同一家族的系列地契、盐茶分约等,共15种。 “这批地契属于清朝甘肃平凉地区段氏家族所有,被后代精心保管近300年。其涉及的清代年号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等,涵盖了清早、中、晚...
明末清初山水画坛,以师生或亲属联结在一起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史称“四王”。“四王”遵从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倾心师古,精研笔墨,追求文人画意趣,传承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清代至民国画史影响甚巨。 近日,“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幕,共展出文物11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占展出文物半数以上。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师古’为宗”“融古出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