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南和县文保部门获悉,河北省南和县河郭乡桥西村一谢姓村民在翻盖房屋时,意外发现一块清朝嘉庆年间古石碑,距今已198年,碑文记载了清代两任知县免去当地车马人役等杂役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这块石碑长约188厘米、宽约64厘米、厚约20厘米,碑文共570字。碑文大意为南和县河头郭村在清代是交通要道,当地人经常被征调去迎送公差,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
记者从河北省定州市文保部门获悉,文保人员近日在该市清风店镇东市邑村发现一方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所立古石碑。这方距今225年的石碑,记录了当地民众洪灾之后修建木桥的史实。 据了解,石碑通体汉白玉材质,高159厘米、宽65厘米、厚17厘米。碑身保存完好,正面书文,字体为楷体。碑文记述了当地百姓洪灾后“任意慨捐,并不相强,而人人同心,无不乐济其美”修建清水河木桥的历史事实;并表达了条...
厘清中国古史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与十三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经过四十年的全面建设与飞速发展,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除了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提升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植根的精神沃土,...
小巧精致的石缘香盒、色彩艳丽的滩头年画明信片、百褶烫金油布伞、非遗智力小玩具……近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厅,“2018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暨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我很喜欢这些小玩意儿,独具特色又不乏文化内涵。”一位观众一边指着眼前的非遗智力玩具,一边对记者说。 本次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旭东介绍,此次展览是对30位学员3个月...
最近,永嘉县文物登录点上塘盛氏宗祠异地迁移工程正在进行中,该项目系上塘中后村城中村改造最后一个拆迁项目,整个迁移过程中,敲打、拆卸、搬运……每一个步骤都是手工操作。 同样是文物登录点,同样建于清朝,龙湾区瑶溪街道环一村朱进春民居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为什么一座迁移,一座将被拆除?古建筑该如何保护,这是一道“虐心”的思考题。 永嘉这座古建筑全部手工拆卸 盛氏宗祠始建于清代,见...
作为文博界的超级IP,故宫一直以来都是万众瞩目的所在。近期,这座古老的博物馆又“玩”起了彩妆和综艺,于历史厚重的底色中点染出了几缕青春的气息。 在一代代故宫人的努力下,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而我国流落海外的文物却又有着另一番坎坷的故事,两相对比,引人深思。 我们该如何看待近期的“故宫热”?在传统文化开发越来越热的今天,我们又该保持哪些冷思考?观察者网特邀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纪录片...
一百余件清末至民国时期内画鼻烟壶今起在琉璃厂虹光阁展出,这些鼻烟壶来自“京派内画四大家”及其他名家之手。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8日,每天9:30-16:30在虹光阁免费开放。 由北京市文物公司策划的“凝烟撷萃——北京市文物公司藏内画鼻烟壶”今天(12月19日)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一百余件清末至民国时期内画鼻烟壶名家大师的作品。其中尤以“京派内画四大家”最具特色,如周乐元的高雅隽逸、叶仲...
11月21日,在巴东县大支坪镇千年古茶道,湖北吉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在对古茶道进行修复时,发现了一枚清朝的钱币和子弹,这证明该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道,还是一条官道、兵道。 据巴东县志记载,巴东县大支坪镇野三坝村挖掘的千年古道俗称“中大路”,是恩施至宜昌的主要通道,始修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当年,湖北荆宜施道道员梁宝堂受湖北总督之命,组织巴东、建始、恩施三县筹款修建的施宜大道。 ...
图为本次展出的“宽把带流黑陶盖杯”。张颖绿荞摄 “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18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涵盖130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与茶相关的陶器、瓷器以及银器等展品,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据介绍,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当时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汉代至两晋时期,饮茶已较为普遍。唐宋时期,茶道风靡,茶肆、茶馆、茶坊...
为庆祝建馆60周年,12月18日,镇江博物馆年度特展“墨蕴万象——镇江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开幕。 镇江历史底蕴深厚,得山水形胜,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寻幽探胜,耕耘风雅。作为一座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藏文物达三万余件(套),以西周至春秋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明清书画、清宫瓷器为特色。此次借60周年馆庆之际,镇江博物馆特遴选了一批珍贵的书画文物成展,意在从一个侧面向观众...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清朝建立后,定都于北京,一方面战乱打破了南方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士人的文化交游圈受到破坏,明朝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散落民间,另一方面,一些明代的旧臣以“贰臣”身份进入新的朝代,“清廷对明移臣的怀柔政策使得大批汉族文人聚集北京”,明代移民随之也带来了自己所收藏的古书画。 一、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 清朝建立后,定都于北京,一方面战乱打破了南方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士...
近日,河北磁县文物部门在一村民家中发现一张清代宣统元年敬戴老人执照。文物专家认定,这张执照是百余年前优耄惠民赏赐官衔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清代民政规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古代,执照一般是指官府所发的文字凭证。这张执照为边长50厘米正方形纸张,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暗黄色纸上印有版框,版框由上部梯形下部方形构成,顶部印有繁体的“执照”两个大字,正文为竖版,记录着“兹据甘草营村耿朝堂呈称现年八十二...
今年正值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日前,“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与以往重点呈现张伯驹先生收藏、捐赠作品展不同,此次展览将从张伯驹、潘素两位先生的笔墨耕耘、诗文唱和、师友交往等角度,详细讲述张伯驹潘素伉俪的艺术人生。 两位先生是近现代特殊文化语境下浸润的一代文化名流。张伯驹更是为了抢救国宝,不惜变卖家产、身陷囹圄。 在书画鉴藏领域,张伯驹眼...
“宝镜奁开素月空。晚妆慵结绣芙蓉。殢人娇语更憁憁。倦浴金莲轻衫步,捧笙玉笋半当胸。枕痕又露一丝红。”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的这阙《浣溪沙》,描述了古时闺阁女人特有的生活情态。词中所提到的“奁”,是我国古代妇女用于存放梳妆用品的重要日用器具,也有盛放香料、胭脂等物的脂粉奁,以及取镜照容的镜奁。对奁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由此还引申出一些与奁相关的事物。如...
11月3日,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展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共展出明清35位书画家的超过50件“摹古”作品,重在强调山水画中“摹古”的价值与意义,突显在传统绘画中临习古人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绘画皆重“古意”,不仅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研与继承,更是同古意、同憧憬、同理想的对话与交流。在谙熟传统之后通过主观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