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前天,位于温州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霞坊村的两座清代古门台,搬至石刻艺术博物馆安家。 在搬迁现场,有关方面动用一台吊车、一台挖掘机、两台叉车,七八名工人互相协力,经过约9个小时的努力,将两座古门台从霞坊村的拆迁工地,整体迁移至1公里以外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该博物馆馆长张金成说,在霞坊村的拆迁过程中,他们发现几座建于清代的大宅,其中有几座古门台保存完好,非常具有文物保护价值。这几座古门台如果被...
27日,山西收藏家田亦军王珏夫妇向山西博物院捐赠的44幅明清时期寺观壁画在该院展出,他们的捐献填补了山西博物院地上建筑壁画艺术的藏品空白。 2015年,田亦军王珏夫妇将壁画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永久收藏,在文保专业人员历经两年多的保护修复后,这些壁画终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张云摄 “我从未设想过那些深藏在古树参天,红墙黛瓦中庄严庙堂上神圣道观里那携着古老华风、一对对一排排的佛道神仙、群僧...
古文《核舟记》曾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在重庆,70岁的微雕大师潘啟慧是现代版的“奇巧人”。每平方厘米能刻2万字,他在毫厘之间雕出大千世界…… 今年70岁的潘啟慧从上世纪80年代初研习微刻技艺,通过近40年研习,其微刻书画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在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动物骨头上仿刻《清明上河图》...
1月24日,“吉语迎春 清宫文物特展”在沈阳故宫开展。于海洋摄 “吉语迎春 清宫文物特展”24日在沈阳故宫开展,此次展览遴选了50余件带有吉语纹饰的清宫文物,通过对福、寿、喜、大吉等纹饰的展示、解读,让观众欣赏文物的细腻之美,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字历史,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展出的清宫文物。于海洋 摄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
前不久亮相“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的王时敏《秋山白云图》轴 在范景中和白谦慎眼中,理解和评价宋元之后的中国文人画,需要借助“借古开今”这个词。当时的艺术家们拟古、摹古抑或复古,看似不断恢复古代的传统,实则在创新。这是一种通变的方式。也正因如此,明清文人画艺术的地位与成就,或许值得今天的人们重新思考和评估 最近国内的文博展览圈,明清文人画俨然成为热点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
1月18日,由嘉兴博物馆、桐乡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重彩佛影——馆藏明清水陆道场画展”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开幕。 本次展览遴选桐乡市博物馆馆藏水陆道场画精品60幅,内容以佛、菩萨、罗汉、诸天为主,兼及道家人物及世间众生等宗教人物画为主,画作绘制精美、刻画细腻、工笔重彩、风格富丽,属原崇德县崇福寺旧藏。崇福寺遗留下来的这批水陆道场画时间跨度大,从最早的明嘉庆十年(1531)到民国35年(1946...
近日,海盐县博物馆联合柯桥区博物馆在馆二楼举办清水出芙蓉——越窑青瓷展。 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名窑之一,窑址在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因唐代属越州管辖,简称越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烧制成功后,越窑在东汉到宋朝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弱的发展过程。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越窑青瓷...
图为中蒙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匈奴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摄 中蒙联合考古队发现青铜时代至清代岩画图案等罕见文物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18日对外消息称,2018年中蒙联合考古队取得不菲成绩,发现了青铜时代至清代岩画图案等罕见文物。 图为特布希文化石板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摄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宋国栋介绍说,由内...
梵天尘世,其实一本万殊;莲花世相,不过人间关怀。1月18日,“莲花与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陆画艺术”展览开幕。 水陆画不仅是宗教美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风俗、生产生活、世态百相的窗口。其中,“宝宁寺水陆画”是现存明清水陆画中的珍品,真实地再现了明代的风俗世态,堪称美术史研究的宝库。 水陆画,是伴随佛教水陆法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遗产,它的图像内容主要根据水陆仪轨...
1月16日,陈卫武在“宋韵”展厅查看一件龙泉窑古器物。他收藏了一些古器物和残片,作为创作的参照。 青瓷艺人陈卫武,1973年生于浙江龙泉,一家三代均为国营瓷厂工人。瓷厂改制后,他难舍对青瓷的热爱,前往更为古老的青瓷故乡慈溪,对越窑青瓷进行了6年的研习。 2007年,陈卫武重回龙泉,成立“宋韵”工作室,创作沿袭青瓷脉络、符合当代审美的文房、茶、花器具,作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要走在前面,做出人...
经专家鉴定,2只石狮为清代文物 1月18日,市总工会与圆明园管理处签署文物捐赠协议,将市总工会在搬迁期间发现的8件清代石刻文物,捐赠给圆明园收藏。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台基厂三条3号院一直是北京市总工会的办公所在地。“去年年底,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总工会机关向城市副中心整体搬迁,筹备搬迁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关院里有两只石狮子、一套5件石刻桌凳和一个石座,疑似是圆明园的流散文物,我们立即...
游客欣赏歙石福寿池长方砚樊成柱摄 1月16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安徽省黄山市政府主办的“文珍染翰——故宫博物院藏文房用具暨徽州贡品展”在黄山市徽州文化博物馆专题厅展出,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 游客在参观展品 樊成柱 摄 黄山市所在的古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文风昌盛,当地出产的“徽墨”“歙砚”等文房用具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自2016年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以来,故...
2019年1月12日下午15:00, 萬竹山房藏“清代名人信札收藏展”在河北石家庄广安大街本无茶社隆重开幕。该展览十分具有学术性,展品也十分珍贵。本次展出的清代名人书信小楷,迎来了自学术界、收藏界、金融界等各领域的嘉宾到场,展览现场展出上百开清代名人书信为前来观展的嘉宾提供了一次与前人信札的零距离接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书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书信之中有故事,书信之中有岁月...
记者日前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翁万戈向该馆捐赠了明代画家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和清代画家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目前两幅画作已运抵国内,初定本月24日在上海举办交接仪式。 据翁万戈的侄子翁以钧透露,这次捐给上海博物馆的两幅画作,算是翁万戈的最后一次捐赠了。“他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清楚得很,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好了,不能再拖延了,才做了最近的捐赠决定。”据悉,...
记者9日从广西贵港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考古勘探近日有新发现,在中心城区中山路铁路桥旁占地40多亩的地块中,发现了从西汉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100余座,在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等30多件文物。 自2018年10月起,为配合相关项目工程建设,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前述地块进行考古勘探。 在考古勘探现场,一座因暴露较为严重而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东汉土坑墓中,发现了大量陶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