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我区自2012年末启动全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来,通过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已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区普查统计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1305处,文物总数260789件(套)。自治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我区将继续加强“文物身份证”建设,掌握全区文物资源现状,积极转化和利用好普查成果。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文物资源大区,我区按照国...
资料图 经过3年多努力,近日,安徽省全面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省省级、16个市、61个县全部通过普查验收。通过普查,安徽省摸清了可移动文物资源总体情况,新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健全了文物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 此次普查,安徽省共组建78个普查机构,投入2015名普查人员,累计举办培训班92期,培训人员1.1万人次。通过对4.7万个国有单位的调查,安徽省共登录文物...
记者昨日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悉,生态城一家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疑似文物建筑,随即停工并上报有关部门。目前,滨海新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已对现场进行勘察鉴定,并初步确定该建筑为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一处海防军事工事。经沟通协调,该军事设施将被保留,滨海新区文保所会尽快展开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 海防军事工事是指在国家领海,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减少伤亡,制止武装颠覆或阻碍敌人进攻,而在有利位置构筑的掩体、碉...
资料图 6月5日,安徽省文化厅在合肥披露,该省已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结果显示:安徽可移动文物国有收藏单位有394家,共登录文物藏品30余万件(套),实际数量超115万件,涵盖陶器、瓷器、铜器、书法、绘画等35个门类。 其中,钱币、古籍图书、档案文书、陶器、瓷器5个类别数量最大,占总量的八成。从年代上看,文物数量最多的为宋朝,比例超总量的三成。 当日,安徽省文...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山东省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介绍,这个平台收录了55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大数据、上万件3D数字化文物资源等。 据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周晓波介绍,山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录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为充分发挥普查数据资源在公众服务、行业应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山东开通了上述可移动文物平台。 “平台还整合了...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头等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但当文物受到不可抗力的毁灭性破坏时,文物档案是唯一能够反映文物全面情况的详细记录。文物档案记录着文物的前世今生,不仅是文物修复的重要依据,在文物学术交流、研究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四难”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文物档案的利用和保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规范难。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了《全国重...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带座熏炉 不允许出国展出的“战国水晶杯”、国家一级文物唐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带座熏炉、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镯式琮、战国原始瓷瓿、明镀金钮银罐……为期3个月的“钱塘觅珍——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在这个展览上,杭州很多“压箱底”的宝贝首次露面,其中有不少绍兴元素,如越窑青瓷、绍兴籍文化名人的介绍,等等。 周三,大雨滂沱,记者来到杭州博物馆,...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局获悉,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日前正式公布,在历时4年的文物普查中,重庆全市共有148万余件文物登记备案,现在这些文物都拥有了自己专属的“身份证”。 据了解,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于2012年10月启动,2016年底结束。4年多来,普查工作涉及重庆10多个行业和领域,实现了全市国有单位全覆盖,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普查办的合格验收。 普查结果显示,目前重...
记者从合肥市政府法制办获悉,《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全文公布并通过合肥市政府法制办网站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 根据草案,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文物受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
【守望家园】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范围涉及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有说法称:“目前,雄安新区就是一张白纸,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从建设的角度而言,这句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雄安新区绝非一张白纸。 雄安新区的文物资源概貌究竟如何?在...
曾经身着彩衣、手执兵刃的西汉武士俑,在岁月的侵蚀中只留下斑驳的躯干。但那奋力向前的体态和脸上坚毅的表情,仍能再现这位猛士的英姿。5月18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一大批精品文物与公众见面。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普查期间,陕西省对反馈收藏有文物的522家单位进行了文...
5月19日,福建省文物局公布了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果:福建省共普查可移动文物469222件/套(769364件),其中钱币、瓷器、票据、古籍图书、档案文书5个类别数量最多。 当天,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福建博物院举行,本次展览的展品共100件,涉及石器、玉器、青铜、瓷器、金银器等多个门类,不少文物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
曾经身着彩衣、手执兵刃的西汉武士俑,在岁月的侵蚀中只留下斑驳的躯干。但那奋力向前的体态和脸上坚毅的表情,仍能再现这位猛士的英姿。18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一大批精品文物与公众见面。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普查期间,陕西省对反馈收藏有文物的522家单位进行了文物认定登...
图为18日在山东博物馆广场西侧,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为山东民间收藏者鉴定文物。山东省博物馆摄 “开元通宝,真的。”“光绪元宝,真的。”“清代花钱,真的。”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铜器文物鉴定专家丁孟5月18日上午都在忙“点钞”。另外四位书画、玉器、瓷器、珐琅和漆器类文物鉴定专家同样忙于鉴定山东民间收藏者带来的“传家宝”。 山东民间文物收藏的热度于国际博物馆日,在济南举行的文物专家鉴定会上集中“...
5月17日,重庆市文物局公布了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果。结果显示,重庆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在35个文物类别中均有分布,古籍图书、钱币、标本化石、陶器、瓷器5个类别数量最多。此外,约85%的可移动文物集中在主城区和三峡库区。 据了解,本次普查是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重庆市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2年10月启动,2016年底结束,历时4年多,涉及10余个行业和领域。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