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其快速消失的趋势。《通知》从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做了具体规定,使今后对其的保护将更加有章可循。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不缺少法律依据 对于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中华人民...
资料图:2016年8月,哈尔滨四野纪念馆东侧,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于琨 摄 2月10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建设工程选址应坚持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的原则,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实施异地迁移保护或考古发掘。 《通知》指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国家文物局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印发《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简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整体。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切...
资料图 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关于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其快速消失的趋势。 《通知》指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简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整体。一般不可移动文...
昨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十二五”时期江西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达38000多处,列全国第11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文物大省。我省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也取得了新成就,以陶瓷、烟花、影视等为主要内容的江西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体系初步形成。 不可移动文物达38000多处 “十二五”时期,江西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达380...
由青岛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主办,青岛市博物馆承办的“青岛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青岛市博物馆展出,将展至2017年3月底。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古兼备,东西合璧,呈现了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是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海事传续,代不绝书。近代以来,作为欧亚文化交汇地,在青岛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互见的历史景观。 2012年2月开始,青岛市作为全国首批...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继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领域开展的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此次调查对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可移动文物存量巨大的运城市来说,意义非凡,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彻底摸清文物家底的艰巨工作,更是全面检验文博队伍的重大考验。从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运城市“一普”工作在国家和省级文物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在4027家党...
资料图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昨天,郑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月下旬结束,为丰富市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介绍,2012年,国务院决定开展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郑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于摸清本区域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及分布、保存情况,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健全文物保护体系等...
辽宁近日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此次普查工作摸清了全省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登录总数为405248件套(1618095件),其中新发现、新认定可移动文物59025件套,填补辽宁历史考古研究的空白,丰富了辽宁文物资源。 辽宁是连接东北、北方、华北三大自然地理区、古代三大文化区的节点,在多元文化因素碰撞、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各类遗迹、遗物非常丰富。辽宁省第一...
1月16日,记者从市文广局获悉,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摸清了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建立起了完整的管理体系。此项工作将进一步提高文物藏品利用率,让可移动文物活起来,积极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本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本市127家可移动文物收...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头等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但当文物受到不可抗力的毁灭性破坏时,文物档案是唯一能够反映文物全面情况的详细记录。文物档案记录着文物的前世今生,不仅是文物修复的重要依据,在文物学术交流、研究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四难”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文物档案的利用和保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规范难。近年来,国家相继发...
1月4日,宁波市文保所相关人员会同软件平台开发单位进行了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平台(一期)测试,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此次测试,是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平台(一期)于专家终验后进行的第一次实地测试,测试地就近选取了大方岳第。在测试中,市文保所业务人员对手持PDA中数据和文字进行了模拟填报和下发,进一步掌握该平台的流程和功能,同时将PDA端和电脑端进行填报对照,利用多账号登录来发现...
2016年,我省全面完成普查数据的登录审核报送与普查工作的验收总结,历经四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收官,取得丰硕成果。普查共调查各类各级国有单位44780家,确认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652家,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938104件/套。浙江省国有收藏单位数量和登录文物总数,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和第9位。 根据国务院要求,结合实际,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3年2月开始,至2...
日前,浙江大学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在紫金港校区召开,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省普查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听取了浙江大学档案馆副馆长胡志富代表浙江大学普查办所做的总结汇报及各相关部门的补充汇报。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浙江大学是可移动文物收藏的重要机构,也是本次普查的重点单位,其普查工作在全省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13年...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6年底全部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总量由50万件(套)增加到100多万件(套),文物收藏总量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区。 官方数据显示,内蒙古国有单位收藏文物总数106176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698件(套)、二级文物4578件(套);三级文物7927件(套);一般文物587938件(套)。 在此次文物普查中,赤峰市上报的“陶塑人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