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成果展上有不少绍兴元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带座熏炉

 

  不允许出国展出的“战国水晶杯”、国家一级文物唐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带座熏炉、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镯式琮、战国原始瓷瓿、明镀金钮银罐……为期3个月的“钱塘觅珍——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在这个展览上,杭州很多“压箱底”的宝贝首次露面,其中有不少绍兴元素,如越窑青瓷、绍兴籍文化名人的介绍,等等。

 

  周三,大雨滂沱,记者来到杭州博物馆,但见参观者寥寥,不过工作人员表示,在双休日期间,参观者挤挤挨挨。在展厅里,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得空在慢慢地欣赏,有人甚至掏出手机对着展品狂拍。一位保安听说记者从绍兴赶来参观,非常内行地说了一句:“绍兴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展厅里有不少绍兴元素呢。”

 

  据悉,这次展览共展出近400件文物,其中有52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分为陶瓷、铜器、金银器、玉石器、书画等板块。

 

  陶瓷是此次“钱塘觅珍”展览的第一个板块,在展厅的正中位置展出了吴越王钱镠母亲水丘氏爱用的香炉、油灯等等国宝。

 

  其中,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带座熏炉,高66厘米,底径41厘米,由盖、炉、座三个部分组成。从盖到底,都画了荷花花瓣、莲花瓣、云纹。底托用了五个虎首、虎趾,虎首看上去露齿吊眼、面目狰狞。

 

  一位来自慈溪的中年男子,自称从事越窑研究,他半跪着在欣赏水丘氏爱用的香炉,歪着头仔仔细细地从各个角度打量着它。“这一国宝在临安出土,收藏在临安博物馆,但是从来没有对外展出过,这次听说展出有这一宝贝,我特地跑来看的。”他说。

 

  话说1980年,有关部门发掘了位于临安的钱镠父母亲的坟墓,在钱宽(钱镠父亲)墓共出土盏、盆、壶3件越窑瓷器。在挖掘钱宽夫人水丘氏墓时,墓里有深达1米的积水,墓门一打开,一大股水冲了出来,摆放整齐的随葬品也冲散了,所幸没有损坏。墓室里共出土越窑青瓷25件,有熏炉、油灯、盖罂、碗、罐、油盒和粉盒等,其中有三件秘色瓷——越窑青釉褐彩云纹油灯、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罂、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带座熏炉,它们一露面,就“盖章”成为国宝级文物。

 

  杜伟,上虞越窑青瓷研究所所长,据他介绍,这些展出的宝贝估计是余姚上林湖窑所产。因为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期,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晚唐起,越瓷贡品中出现了千古绝唱的“秘色瓷”。

 

  “至于制作越窑秘色瓷的故事,几乎没有流传下来的,因为在当时,制瓷人属下等人,没有人去记录他们的工作。”杜伟介绍,上虞博物馆也收藏有许多越窑青瓷,其中一级文物就有10多件。

 

  在书画板块中,可见许多绍兴人的踪影,他们或是书画大家,或是名师名家。

 

  杭州历来是书画艺术的天堂,南宋宫廷画家以“院体”山水画著称于世,此次展览展出有明代文徵明行书七言诗扇面、清代蓝瑛层峦秋色图轴、近代章太炎篆书诗经七月六条屏等等。记者注意到,在介绍杭州的书画艺术时,讲到了陈洪绶、赵之谦、马一浮等绍兴人。

 

  成立于20世纪初的西泠印社,大师云集,将中国近现代金石书画艺术推向了顶峰,“钱塘觅珍”辟出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它。而筹建西泠印社的四人中,就有一位绍兴人吴隐,他被称为“创社四英”的“财神爷”。

 

  中国美院也是书画板块的推介重点,里面着重介绍了学院创始人蔡元培,刊登有蔡元培在192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以及他在1930年所题“国立艺术院”等字样。

 

  展览所介绍的六位近现代名师名家,有两位是绍兴人,钱三强和马寅初。记者 沈卫莉 文/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