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国性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4月7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次普查取得哪些成果?反映了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如何?普查是如何进行的,如何确保数据真实?如何更好地利用普查成果惠及社会公众?近日,《中国文物报》记...
日前,云南昆明官渡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官渡区博物馆开展。本次普查工作,官渡区共完成登录上报可移动文物857件,其中珍贵文物29件。展览为期一个多月,市民可免费观展。 据了解,官渡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物和遗存,史前时期有螺峰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发现的古滇文化墓地有大耳村(子君村)古墓群、羊甫头古墓群等,出土文物极为丰富。此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
3600个普查机构、10.7万名普查员、12.45亿元经费、102万家国有单位、10815万件/套文物……4月7日,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国性普查工作圆满结束。 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摸清 “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现了‘三个全面’。第一,文物普查工作实现了地理范围的全面覆盖,以县域为单位,网格化开展;第二,国有单位全面参与,包括军队...
4月7日,国家文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历时5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其中新发现新认定文物共708.4149万件/套;建成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建立“文物身份证”编码和数据管理系统……此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 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 为做好普查,全国成立3600个普查机构,共投入10.7万名普查人员、...
4月7日,上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级普查机构、收藏单位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全面总结普查工作,发布普查成果,表彰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午,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4月7日上午10时,诸暨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电信局收听收看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副市长林成高、诸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13个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文广新局普查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重要文物收藏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自2013年普查工作正式开展以来,诸暨市按照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的要求,迅速展开,扎实有效推进。...
4月7日上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德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延艳、县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有关文物收藏单位等参加了会议。 德清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3年启动,通过摸底调查、文物认定、数据采集、登录审核等环节,已全面完成各项普查工作任务,于2016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本次普查发放《可移动文物调查登记表》575份,最终确定全县收藏有可移动文物的国有单...
4月7日,历时五年的第一次中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北京公布最终数据,截至2016年10月31日,普查统计的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套,基本全面摸清了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覆盖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从2012年开始,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共计15个部委参加。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新发现新认定708万件/套、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4月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摸清了“家底”。在这份长长的成果清单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等一系列文物管理创新之举尤为引人注目。在文物流失、盗抢、损毁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的今天,摸清可移动文物的“家底”能否让这张国家的“金色名片”进入“保险箱”? 摸清文物“家底”有啥用...
发布会现场。上官云 摄 4月7日下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发布会上公布了普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刘玉珠表示,普查期间全国成立3600个普查机构,投入10.7万名普查人员力量、12.45亿元经费,调查了102万家国有单位。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其中完成登录备案的国有可移动文物2661万件/套(实际数量6407万件),纳入普查统...
在中国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山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共登录文物558万余件。菏泽古沉船出土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等普查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均“归队”并获得保护和修复。 记者4月7日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获悉上述消息。第一次中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历时5年,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山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共登录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
7日上午,被称为“国宝大调查”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会议在北京国务院小礼堂召开。记者从杭州分会场了解到,浙江的两家可移动文物普查单位——温州市文物局和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被表彰为“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单位”。经过5年的摸底调查和文物认定,浙江65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的938104件(套)可移动文物,都配备了“身份证”。 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隐身文物”惊艳亮相 ...
4月7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丽水市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丽水市副市长、市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戚永远,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炜,市文广出版局局长、市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周一红出席会议。市政府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莲都区政府及有关单位、重要收藏单位代表共40余人在市行政中心212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参加会议。 丽...
娄底市2017年文物工作会议现场 近日,娄底市2017年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透露,历时5年,娄底圆满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市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完成“四有”档案编制工作,全市77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撰写了解说词,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近年来,娄底市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和维修消防安防建设工作,编制了《娄底市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和《娄...
龙天庙戏台壁画被盗前后对比图 2016年10月,山西省平遥县县级文保单位龙天庙内10幅壁画一夜之间被切割盗窃。在文物部门报案后,经过当地公安部门全力侦破,日前,平遥县公安部门公布,龙天庙内10幅壁画被全部追回。这起文物盗窃案的侦破结果令人咋舌:共追缴壁画300多幅,瓷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529件,陶瓷碎片10箱。 龙天庙内壁画是如何被盗的?其他文物又盗自何处?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