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全省文物局长暨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获悉,我省挖掘优秀文化遗产,加大文物保护传承力度,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其中新发现2416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呈现出资源丰富、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等特点。 近年来,我省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并相继出台各类文物保护政策性文件,全省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同时,我省利用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中的文物保护成果,建设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切实改善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维护文物安全和健康,实现文物和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传播和利用,更好地促进文物“活”起来,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有关工作。 通知指出,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是提升...
24日,记者从2018年青海省文物局长暨该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青海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根据青海省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青海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通道,历史上称之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当丝绸之路北、中道因战争而中断时“青海道”发挥了重要贡献,此间沿线分布有大量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汉、唐至明、清的珍贵文物。青海都兰...
4月24日,青海省文物局对外表示,近年来青海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根据青海省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青海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图为青海出土的彩陶靴。青海省文物局提供 24日,记者从2018年青海省文物局长暨该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青海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根据青海省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青海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 ...
3月30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甘肃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登录文物423444件/套、实际数量1958351件。藏品自旧石器时代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类别涵盖全部35个可移动文物标准分类,没有断代和缺环。 甘肃省文物局通过历时5年的普查,全面掌握省内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管理使用等情况。工作人员在普查中为每件文...
近日,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的“寻珍数典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安徽名人馆展出,将持续到4月22日结束,共展出文物390余件。 为真正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安徽省文物局精心策划举办了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本展览从百万件文物中遴选出390余件展品,分为“硕果累累、普查历程、保护与利用...
2017年9月,课题组成员正在对园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北海公园供图 历史名园游人如织,园内文物如何保护存续?记者近日从北海公园了解到,历时约三年,《北海公园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调查与日常维护管理研究》课题完成验收。同时,课题的主要成果“不可移动文物日常保养及维护管理办法的内部讨论稿”也首次发布。 课题主持人、北海公园园长祝玮介绍,北海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山形水系的完...
2018年3月16日,荆州博物馆、湖北太岳园林古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黄冈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正式开班。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荆州市委副秘书长、市文物旅游委员会主任彭贤荣和相关文博单位及企业负责人出席开学典礼。 本期培训班为长训班,理论学习3个月,项目实践5个月,共有来自荆州、荆门、十堰、咸宁、天门等博物馆的37名学员参加培训。本期培训...
由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的“寻珍数典 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安徽名人馆开展。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省、市、县普查机构78个,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303994件 (套),实际文物数量1158334件,其中一级文物 2221件(套),二级文物5152件(套)...
近日,“寻珍数典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安徽名人馆开展,这标志着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并进入成果转化和利用阶段。本次展出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 据介绍,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了78个省、市、县普查机构,培养业务骨干2015名,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记者27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该局将组织指导县级文物部门准确梳理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情况,确定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管理直接责任单位,上半年之前报当地政府向社会公布。这将缓解甘肃逾七成不可移动文物长期处于“无人管”的保护困境。 据统计,甘肃1698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目前仅有181处设立了专管机构,占比1%多一点,加上有使用人、管理人的也不足30%,剩余文物处于无人管的“真空状...
新年伊始,春节临近,舟山市文保所工作人员赴嵊泗县黄龙、枸杞、洋山等地开展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专项巡查。 嵊泗县地处长江口海防要塞,历代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众多,是舟山市除普陀山外保存此类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巡查中发现,嵊泗县石刻类文物保存状况整体良好,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山海奇观摩崖石刻、东海龙云摩崖石刻,圣姑礁、小洋山石刻群周边环境都经过整治,以公园或景点的形式对公众开放...
昨天下午,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小香玉等4位委员就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首都博物馆馆长、市政协委员韩战明表示,要保护好北京这个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要完善国有可移动文物的登录制度,建立完善登录管理平台,分类推进珍贵文物的保护修缮和修复工程,完善文物的保存、监测和调控设备设施,提升文物库房的标准化水平。 精益求精才对得起观众 记者会上,本报记者就文化中心建设提问...
日前,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3个单元,展出了汉彩绘木独角兽、北周彩绘石佛头像、北宋铭文方砖、宋绞胎瓷盘、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瓷香炉等珍贵文物,详细总结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情况,系统梳理和汇总了该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
1月16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从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详细总结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甘肃可移动文物资源,对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进行了充分展示。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全面启动全国第一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