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夕阳西下,周围居民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南朝石刻周围散步。这是4日在南京市栖霞区田野文物监控平台上看到的实时画面。栖霞区文化旅游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护散落在南京远郊的南朝陵墓石刻、栖霞山千佛岩等国宝级文物,即日起投用了24小时文物监控系统,目前已经有18处市级文保以上的文物处于“千里眼”的保护中了。 今年9月,由于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位于南京栖霞区的一尊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萧融...
与无辜惨死在大屠杀中的同胞相比,死里逃生的幸存者是“幸运”的。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广顺来说,他的生是偶然的、亲人的死也是偶然的,在他的理解里,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泯灭,就体现在这偶然之中。 1938年的春节已届南京大屠杀的末期,幸存者陈广顺所居住的汤山西岗头村也远在南京城郊,但这个平静的小村庄仍未能逃脱屠杀。 当时,由于四处战乱,陈广顺的父亲和村里其他几个人暂居周围山上,躲避战...
正在开挖的地下室 业主扩建的围墙 城管队员拆违 钟鼎山庄位于南京城东中山门大街,由低密度多层住宅和联排别墅等组成,物业费在每平米3元以上,房价据称已超过3万元/平米。这样一座高档住宅,里面却像个大工地。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别墅区范围内到处堆放着建筑材料,不少住户都在忙着“改造”房屋。 业主说是在“跟风” 昨天中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最严重的是别墅区58幢、59幢、60幢...
说起错版钱币和错版邮票,很多人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南京明城墙也有“错版城砖”吗?近日,在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明城垣史博物馆从数千块馆藏城砖中发现了一块罕见的“错版砖”。 按照明代的造砖要求,城砖两侧应该分别印上督造官员和造砖工匠的“实名信息”,而这块城砖的两侧铭文印的都是造砖人的信息。据介绍,铭文内容重复的“错版砖”目前仅发现这一块,已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实名制砖文”印重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始建于南朝的惠济寺复建工程已经启动。记者昨日获悉,复建按照三期工程推进,将重建16座唐代风格主体建筑,竣工后将成为南京市首个唐代风格古建筑群。 按照慧济寺整体复建规划,未来从老山远眺,将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屋檐、雄伟而富有变化的轮廓与茵茵绿树相互掩映。除了苍翠夹道、绿荫连云的古典园林,江南古刹也将得以重现。 此次复建资金全部...
监控平台显示文物点实时画面 本周开始,栖霞区打造的田野文物监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散落在南京远郊的南朝陵墓石刻、栖霞山千佛岩等国宝级文物,均被纳入24小时监控中。据介绍,截止到今年12月15日,栖霞区内市级以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所有监控均将处于“千里眼”的保护中。 在栖霞区文化旅游局,新安装的平板液晶屏,将位于近7公里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融墓石刻辟邪的实时画面,传输至办...
作为本专栏青瓷系列的“压轴”,本期为您介绍六朝博物馆中的青瓷莲花尊。这件青瓷器高达80厘米左右,装饰着飞天、忍冬、莲花、菩提等各类佛教题材纹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的,有“青瓷之王”之称。而比莲花尊本身更令文物专家魂牵梦萦的,是其主人。它所出土的南京灵山南朝大墓埋葬的是谁,至今未有定论。 是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 青瓷莲花尊展出于六朝博物馆的三楼,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当汉、唐两代,南京处于没落时,隔江相望的扬州恰恰发展成为大都市。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精美铜镜,就是这段繁华的佐证。12月29日,《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开展,展期为20天。 此次展出的铜镜共计60面,均是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于汉代、唐代两个时期的遗址与墓葬中。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扬州先后是西汉封国广陵国国都,以及隋唐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政治经济的...
明清扇面、扇骨 顾炜摄 拇指宽的扇骨上,雕刻着人物、花卉,有的还写着小诗……11月25日,《刻意江南怀袖雅物——2014金陵竹刻名家扇骨展》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来自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的扇骨精品展出。现场,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金陵竹刻传承人倪小舟介绍,如今扇骨收藏市场红火,一把古代精品扇骨要卖20多万元。 1 扇骨也有象牙制的 橱窗里,明清时期的老扇骨排成...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猪形盛水器,9只憨态可掬的小猪。(黄政伟 摄) 近日,位于江苏南京的南京博物院珍藏的众多“萌”珍品走红网络,这些文物造型可爱、神态可掬。如“大头儿子”陶俑、超可爱的“小猪列队”、长江七号的“外星狗”、不淡定的男陶俑、“江豚”壶、用左手敬礼的女陶、远古时代“手枪”、敦厚笨拙的“招财熊”、表情丰富的猪形陶罐等等,以独特的“萌”特征深...
老门东赤石矶新增一处登城口、开辟环城墙公交线路、“双博馆”内将设文化休闲空间……随着《2015—2016年南京城墙保护整治和申遗行动计划》正式出炉,未来两年,明城墙在环境整治、遗址保护、开放利用等方面又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明城墙的保护展示思路也在悄然变化。在光华门、定淮门、中央门等地面墙体无存的遗址保护展示问题上,复建不再是唯一选项,设置环境景观、标志标识和构筑...
到派出所民警博物馆了解派出所的演变,到汉西门社区“石城之印”特色馆去听仓巷卧佛寺、大香炉天界寺的故事……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范围内,只要走500米,就能邂逅一家主题鲜明、展陈精美、绿色环保的微型博物馆,浓浓的文化味儿赢得居民点赞。今年以来,这些博物馆已吸引了近万人次参观,其中近三成是未成年人。 据悉,这些微型博物馆共有15个,是街道根据自身的文化记忆和历史底蕴,依托现有社区服务中心、中小学校...
南京城墙一直都是南京的代表性建筑,而城墙的保护整治工作也备受瞩目。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制订了2015-2016年南京城墙保护整治和申遗行动计划。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各段城墙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将采取构筑钢架、林木种植等多种形式,兼顾城市景观与市民的需求,而以前很火的“按照原样重建”方案遭到专家的普遍否决。 A 一组数据 2个多月游客数量超往年全年 今年8月,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名列四百八十寺的惠济寺,宋代可以“跑马关山门,香火堆成山”。香火从不断,要骑着马跑才能把山门关好,可以想见这座古寺曾经的辉煌壮阔。然而清咸丰年间,这座千年古刹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为了复建惠济寺,20多个省份的200多位书画家捐赠书画作品400多幅,为复建惠济寺筹集善款。昨天,一场义捐公益活动也在惠济寺遗址举行。 千年古刹结缘秦少游等历史名人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