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石城之印微博物馆 详细地址:侯家桥48号(位于朝天宫街道汉西门社区居委会内) 开放时间:初一至初六上午9:30-12:00,下午2:00-4:30 该馆主要是用古今照片解读朝天宫地区深厚历史。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朝天宫一草一木、一水一桥都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展陈通过图片揭示了“家”、“桥”、“明德”等系列,让你领略朝天宫地区历史和现在,让你领略朝天宫地区不一样的春夏秋冬。 ...
祭坛遗址 记者昨天往二号坛登去 昨天,记者从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获悉,200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钟山建筑遗址”,今年要完成具体的保护规划,并在不久的将来,会建成一座考古遗址公园,对市民开放,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同意立项。昨天,记者一行来到紫霞湖后山沿山道往上,看到了遗址真容,也就是现存最早的都城郊外祭坛——六朝北郊祭坛遗址的风貌。恰好昨天天...
2月5日,扬子晚报在A34版报道了《南站附近工地连续发现3座古墓》的事情。这些古墓均遭到损毁,周边还出现大量盗墓的痕迹。报道引起了南京市文保部门的重视,目前已形成初步的处理意见。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经过江宁区文化执法大队调查,此次发现的三座墓,一座为六朝时期小型残墓,在盗墓施工中已遭到破坏;另两处为盗墓现场,现场存在十多个盗洞,从发现的墓砖等物判断,南京市考古所已初...
最近,“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展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的近百件甲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都是商代中晚期文物,出自河南安阳的殷墟。 展览现场,记者在采访专家时得知,殷墟(商王朝晚期国都所在地)和南京有着密切的渊源。1928年,首次开始正式考古发掘殷墟遗址的,就是一群来自南京的考古学家。而这些考古学家供职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其旧址就位于南京的北极阁下,鸡鸣寺旁。 ...
一人多深的大坑里发现古墓 裸露的盗洞 现场发现的墓砖、碑块。焦哲 摄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先生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在南京市江宁区宏运小学旁边的一排围墙上,最近突然出现了一个仅能供一人穿行的小洞。附近是南京南站的一处工地,原本少有人至,可近期这里却热闹起来,洞口总是停着不少车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穿过围墙上的小洞进进出出。这个小洞后面究竟有何玄机呢?原来是一座已经遭到严重...
常州虎头鞋 马上即将迎来新年。这两天,南京博物院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对外公布了2月期间的活动安排。记者在公布的节目单上看到,无论是展览还是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尤其是邀请市民参与制作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虎头鞋”、“秦淮灯彩”和“金陵剪纸”的民俗活动,备受网友关注。短短1天时间,阅读量已经接近5000次。这在文博系统中,难得一见。 南博传统民俗系列活动等你来 ...
1月30日至3月中旬,“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展览在南京市博物馆举办。展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承办,展品均为距今3250—3050年间的商代晚期文物,大部分属于商朝“皇家”物品,再现了商朝晚期的社会风采。 1月31日,在“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展览上,一名观众在拍摄展品。 1月31日,观众在南京市博物馆参观“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展览。 ...
刘建华摄 1月30日至3月中旬,“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展览在南京市博物馆举办。展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承办,展品均为距今3250—3050年间的商代晚期文物,大部分属于商朝“皇家”物品,再现了商朝晚期的社会风采。刘建华摄
薛冰为记者图解真实历史遗迹 薛冰介绍文物古迹附近所谓的景观项目 景观工程 南京市老城南区域地图 南京明城墙局部 【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古城南京,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然而近几年,南京却出现了文物伪造、高楼环古湖等景观工程,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抵制与交融,南京面临着怎样的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的抉择?】 “假城门”混进古都十三门...
薛冰为记者图解真实历史遗迹 薛冰介绍文物古迹附近所谓的景观项目 景观工程 南京市老城南区域地图 南京明城墙局部 “假城门”混进古都十三门 江南第一名湖变“洗脚盆” 1月18日,记者在南京乘坐出租车,和司机聊起南京文物古迹保护、修缮时情况,司机说,眼前正在途经的这个城门就是一个问题。 出租车司机:假古董,太假了,都不喜欢。 司机说,现在看到的这5个城...
1月30日至3月中旬,“殷墟至宝—来自商王朝的遗珍”展览在南京市博物馆举办。展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承办,展品均为距今3250—3050年间的商代晚期文物,大部分属于商朝“皇家”物品,再现了商朝晚期的社会风采。
《七树图折扇》 沈周《落花诗意图》 记者1月29日从南京博物院官微获悉,目前正在南博特展馆展出的“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将于2月初更换部分展品,以增加展品的丰富程度。 据南博官微介绍,现在展厅内的元代张中《吴淞春水图》、明代戴进《春山积翠图》、明代董其昌《秋兴八景图》等展品将被换成明代沈周《落花诗意图》、明代董其昌《仿郭恕先水墨山水图轴》、清代王翚《渔庄烟雨图》、《七...
南京金箔历史渊源,传统古艺金箔在中国近2000年历史,2006年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以来龙潭镇花园巷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打箔为生,东晋南朝时出现金箔使用高峰,明朝建都南京后,金箔业更加兴旺,晚清至民国由于国势衰弱,南京金箔频临灭绝,残存的金箔艺人蜗居于龙潭,新中国成立后传统金箔工艺见到了曙光。 中国也是金箔生产和消费大国,南京金箔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的70%之多,北京故宫、南京...
加快推进大云山西汉王陵遗址公园建设、开展抗战人文资源普查与遗迹保护、重点扶植地方戏曲传承……在文化大省江苏,呼吁加强历史古迹保护利用、推动非遗活态化传承向来是“两会”政协委员提案的热点。 在今年的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中,不少委员对记者表示,希望江苏,尤其是南京可以将现存文物就地保护利用好,而非大规模建立新馆,让南京大街小巷充满历史气息,整个城市成为“活着的博物馆”。 “大量历代名人故...
这位贵族女子可能服“仙丹”去世 六朝博物馆展出城北东晋墓中出土的丹药、墓志,浓缩了一“大龄剩女”的悲喜人生 服食丹药,即有毒的硫化汞,是“六朝”一个鲜明的时代特点。当时人们误认为此举有强身健体,甚至修炼成仙的功效。东汉以后,这股“不正之风”刮得很猛,整个中国的精英阶层——士大夫阶层,几乎集体“服毒”。在六朝博物馆,展出了南京象山一座东晋墓中出土的丹药,同时出土的墓志显示,丹药的主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