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6日,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国内外十余名市长及城市管理者出席论坛,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最前沿理论与案例展开深入探讨。不少与会代表表示,让市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本次名城会与往届有着很大的不同,出席论坛嘉宾从城市管理者扩大到相关领域专家,NGO组织代表等。当天,有来自中国、韩国、印...
基本信息: 作者:南京市博物馆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上海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 编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01 版次:1 平装:280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 9787501038800 内容简介: 2007年2月至2010年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对南...
10月10日,六朝博物馆对外公布,从13日起,该馆暂定每周一闭馆。六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8月11日,博物馆对公众正式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观众上千人次,国庆期间达到了顶峰,其中一天接待观众近4000人次。“青奥会、国庆等客流高峰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了相对的淡季,所以我们决定每周一进行闭馆维护。”这位负责人介绍,到今天正好是六朝博物馆运营满两个月,这两个月中,一些配套设施正在跟进,观众对于展览...
遗址现场,600年前采石留下的清晰痕迹 今年5月,扬子晚报报道了鼓楼区老虎山北麓,发现了一处大型明代遗址。记者昨天了解到,此处遗址被确定为明代采石场,而且是为明外郭城的工程,提供条石等建材。此类遗址在南京范围内也是首次发现。 现场直击>> 山壁上600年前的凿痕清晰可见 采石场遗址位于老虎山北麓山脚的下燕路路边。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在超过2...
名称: 吴经墓出土提梁壶 制造年代: 明代规格: 高17.7厘米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历史上,宜兴紫砂就发源于蜀山地区,当时周围窑户相对集中,紫砂艺人散布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在考古发掘中,各个土层中的出土器物时代特征明显,是很好的断代标准器,时间上大致可分为清代初期、清代早期、清代中期、晚清—民国时期。而在出土器物中,也发现了小规模的明代崇祯时期的紫砂陶片及陶质器物形制,而...
曾经辉煌的云居寺,如今破败不堪、几近坍塌。 相传南朝时有名的古刹云居寺,2011年经“文物迷”揭秘,现身大众面前,却已经残破不堪。当时,曾有媒体进行过跟踪报道。时隔四年,有居民称,这座古寺的状况更加糟糕了,风雨中几近坍塌,伤痕累累。 身世 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名诗 云居寺坐落在青龙山林场深处。走进去,看不到寺庙,只见旧式厂房和职工宿舍楼,路边歪歪斜斜放着几块“云居寺”...
在南京栖霞、江宁、句容、丹阳等处,凡地名为狮子坝、石狮沟、狮子冲、石马冲、狮子湾、麒麟铺的地方,文物爱好者要分外注意。因人们口口相传的石狮子,极有可能就是南朝旧墓前石辟邪。栖霞区马群镇狮子坝村就是这样的地方,这里有一处墓主人失考的古墓。然而目前这处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石辟邪却很凄惨地泡在绿色的“池塘”中。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村子拆得只剩一片废墟,而这处石辟邪竟然就放在村西南废墟堆里的...
中国文物网讯 日前,由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市博物馆总馆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具体承办的《南京•台湾两岸“花”——海峡两岸绒花、缠花技艺联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开展。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南京绒花制作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工艺经历过绕绒花、刮绒花、滚绒花三个阶段,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地区至今保留着绕绒花,他们称之为缠花的技艺,两岸的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憺、萧景墓神道石刻近日被违法拓印引发关注,南京市栖霞区昨天出台文保单位管理新规,对举报破坏文物的,每起最高奖励5000元,同时全区38处市级以上(含市级)文保单位已开始安装探头,每处文物由街道分管领导等4人“实名负责”。 据了解,该区38处文保单位均将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监控信号传输至公安和文化部门,同时每处文保单位每天巡查两次。对协助破获重大文物刑事案件的,给予举...
萧景墓柱额被人偷拓后的惨状。 萧景墓柱额被人偷拓前。 中国江苏网9月29日讯“保卫国宝!”这几天,南京多位民间文保人士及组织纷纷发出倡议。原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南朝石刻在光天化日下连续多次遭到破坏——本报报道了梁始兴忠武萧憺墓前石碑,本月20日遭偷拓;25日,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极珍贵的石柱“反左书”书法,再次被非法拓印,墨汁浸入石刻,墓表惨遭毁容;27日,这样的破坏事件竟然再次发...
南京,“最后的古城”往何处去 面对新形势,南京最后的古城已不能继续走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全面外迁居民的老路,而应积极探索保护古城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新路 “十朝故都”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和2009年,南京两次对老城南历史街区进行大规模拆迁改造,时任国务院领导两次就专家联名反映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做出重要批示。2009~2011年,南京一度停止了...
南朝萧景墓神道石刻碑身部分成了“大花脸”。 焦哲 摄 6天内南京2处南朝石刻遭墨污 专家:有人违法拓片 “相隔4天,两处南朝石刻惨遭污染!”昨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方青松先生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惨遭污染,碑身被黑色的墨汁“从头淋到脚”。究竟是什么人干的?他们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记者调查了解到:因为这些石刻上的文...
昨天,参加201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嘉宾,参观了南京的文化遗产和纪念场馆,并饶有兴趣地体验了多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京要完整保存古都风貌 从南京博物院到江东门纪念馆,从中华门城堡到老门东,昨天,参加论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市长或市长代表、著名专家学者感受了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体会古都南京的多样魅力。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