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南京文化学人叶伯瑜收到一份北宋墓志的拓片(见图)。他介绍说,这是湖州藏友盛良君寄赠的,他边读边抄录了一遍。 墓主是一位年仅39岁的女士“凌氏”,她的丈夫名叫“方造”,是个书生。在丈夫离家赴汴京赶考之后,凌氏因病在家去世了。 本来,科举落第的方造就很郁闷,在得知妻子的死讯后,他“创剧痛深,形影相吊,日行二百里,踰浃至吾庐”,一人怀着双重悲痛,每天跋涉两百里,十天后赶回家中,只见家中乱成一团...
【摘要】近日得见唐代皇室成员墓志一方,志主李元亨为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李元亨生平事迹在两《唐书》、《唐会要》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其墓志的出土在补正传世史料记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鄷王;李元亨;高阳原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陕西碑刻文献精粹汇编”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AZD095 【来源】《兰台世界》2015年33期
四川雅安发现南宋古墓,碑文呈现正反交替顺序,这是在墓室壁上发现的嵌入的一块石碑(12月22日摄)。新华社发(代先隆 摄) 四川雅安发现南宋古墓,碑文呈现正反交替顺序 这是古墓的拱形大门(12月22日摄)。新华社发(代先隆 摄) 四川雅安发现南宋古墓,碑文呈现正反交替顺序,这是古墓的拱形大门(12月22日摄)。新华社发(代先隆 摄) 18日,蒙顶山半山腰发现一座古墓,工作人员发掘出...
【摘要】管律为明代宁夏名儒,才华出众,但不幸被牵连进"寘鐇之乱"的政治漩涡。时杨一清督抚宁夏,成为他个人与家庭命运的重要转折点。管律以编修《嘉靖宁夏新志》而为人们熟知,此外还撰写了大量的题记文、疏议文、墓志文。本文重点就所见的六篇墓志文进行梳理,对考古出土的明代钱氏家族墓志、王宝墓志及《康熙延绥镇志》中的王戟墓表进行了整理、考释。 【关键词】管律;墓志文;钱氏家族;王宝;王戟 【基金】国家社科...
11月2日至7日,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海丝传奇”系列节目,因为里面有很多“扬州元素”,吸引了很多市民关注,其中,“渡海而来的先贤”这一集向观众朋友们讲述了普哈丁在扬州的传奇往事。记者昨从扬州博物馆获悉,该馆征集到一方唐代波斯人墓志,该墓志是在普哈丁墓园南侧发现的,墓主人是侨居于扬州的外国人中,目前我们知晓姓名的第一人,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扬的波斯人的代表。 1 扬博征到唐波斯人墓志 墓...
记者5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西安南郊发掘了蒙元时期“汉人世侯”刘黑马家族的12座墓葬。其中刘黑马墓志保存完好,内容与《元史》等文献相互勘正,对研究“天成刘氏”仕宦经历及婚姻状况等内容提供了新的资料。 据介绍,汉人世侯是蒙古在征服汉地过程中产生的,属于蒙元上层统治精英,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地位,主要包括天成刘氏、真定史氏、济南张氏等家族。 刘黑马是大蒙古国窝阔台汗所立的汉军三万...
昨天,受邀来扬的国内专家学者们相聚在“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扬州城考古的各个领域、各项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进一步促进扬州城遗址考古工作和地方文化研究。同时,宋辽金元明考古专业委员会也于昨天正式成立。副市长董玉海,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出席相关活动。 扬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
日前,在临西县西贺伍庄村南,该县文保所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方被遗弃多年的清代墓志铭。经甄别,该墓志铭为青石制作,长200厘米,宽68厘米,厚20厘米,字体隽永,图案浮雕,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所立。 墓志铭文内容罕见 从墓志铭内容来看,除了记录墓主人靳公的生平外,特别是用诸如“事舅姑,衣必亲浣;食必亲尝”、“乡里有纷争,公至即解”、“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靳公所短”的故事细节,追述了墓主和...
《东南文化》2015年03期 【摘要】2013年4月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新城下庙社区上坊庄发现一座南齐墓葬,据出土墓志判断墓主为王珪之,属六朝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王珪之在礼学上有较高的造诣,但其墓志寥寥数十字,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墓志。该墓志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朝墓葬的断代分期、六朝士族家族墓地的分布、琅琊王氏家族在南朝的活动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南齐;墓志;琅琊王氏家族;王珪之
《东南文化》2015年03期 【摘要】1978年江苏溧阳宋代李彬夫妇墓内出土若干釉陶塑像,原简报所定的部分“五星神”、“二十八宿”塑像及“功曹”俑、真武像、力士俑、“金刚神像”等塑像分别与《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所记载的“十二辰俑”、“仰观伏听”俑、“天关地轴”俑、“廉路神”俑、“当圹当野”俑等特征相符。该墓是一座具有浓郁道教丧葬风俗特征的北宋时期墓葬,出土器物遵循了《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规定,墓志揭...
嘉兴博物馆征集到《明故杨孺人墓志铭》一套两块,尺寸为35x30cm,材质为青石。墓主人为金养晦其继室。金养晦,嘉兴人,明末人士,官河南布政司照磨、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撰写墓志的作者是沈棨(1436-1503),平湖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贵州参政。 今年以来,嘉兴博物馆已征集或接受捐赠嘉兴相关墓志铭已接近50块,为研究嘉兴地方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嘉兴博物馆)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明代嘉靖初年,明世宗一度有旨增补宦官卜春为南京守备太监,外廷诸臣以有违祖制,纷纷疏乞停革,卜春遂以此沦为明中叶以降宦官职设日益冗滥的显著标识而见诸史册。南京发现的卜春墓志,详尽记载了卜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前、后的生平史事,适可揭示出卜春的发迹与其曾侍明武宗于青宫并谄附有“立皇帝”之谓的大太监刘瑾有关。墓志称卜春守备南京期间,曾督修南京蒋王庙,但仍...
16日从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得知,江苏南京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咸阳世家”墓志碑,这是迄今第一件能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的文物实证。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和结束第七次下西洋后,于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于牛首山郑和墓。但因缺乏实证,学界对此一直存在质疑。此次发现的墓志碑年代是清代光绪甲申十年(1894年),该碑长1米多,宽近半米,上面提...
《现代汉语词典》中,“墓志”一词的解释为:“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有的有韵语结尾的铭,也叫墓志铭。”丛书《新中国出土墓志》执行主编任昉介绍,墓志铭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又称为“志”,北朝隋唐多用骈文撰写,宋元明清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铭”则用韵文写就,主要是对逝者的悼念和赞颂。一方墓志未必“志”和“铭”都有,很多只有“志”,早期的墓志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