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9日,沁阳市博物馆从文物收藏爱好者处征集了《大明恩□寿官邹公墓志铭》、《敕封承德郎晋封奉政大夫直隶宣化府同知千乘杨公暨配勒封安人应晋封宜人高太君合葬墓志铭》、《明故征仕郎广安州判张公孺人纪氏合葬墓志铭》等明清时期墓志共十方,其中八方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这些新征集到的墓志进一步充实了沁阳市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对加强沁阳的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保护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清代苏州籍官员周明德和夫人的合葬墓志铭由三位状元合作完成。施晓平摄 一合清朝时期的墓志铭拓片近日捐赠给苏州状元博物馆。让人称奇的是,这合墓志铭竟是由三位苏州状元合作完成的。 这合墓志铭是清代苏州籍官员周明德和他的夫人王氏的合葬墓志铭,包括盖和底两部分,由吴县(今苏州)石韫玉撰文、潘世恩书丹(即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吴信中题盖。这三位作者均为清代苏州状元。潘世恩故居现为苏州...
距今1000多年前的大唐,宫廷政变屡有发生,玄武门政变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其子李承乾也想效仿,却落败被废为庶人。昨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信息,考古专家近日在户县发现了李承乾一名高级侍卫的墓葬,其墓志反映了这段政变历史。 据考古专家介绍,从去年11月起至今年4月,省考古研究院与当地文物部门对户县大王镇兆伦村西长约400米,宽约50米的范围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发掘墓葬5...
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准备修建村文化广场,在旁边的洼地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一处古代墓地。经考古人员一个月的清理发掘,在一座唐代穹窿顶砖雕壁画墓内,出土一块刻有“唐故顾府君墓志铭记”的墓志铭。专家介绍,这种规制和规格的唐代墓在济南比较罕见,很有考古价值。 墓主人或是唐代望族 4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前刘村西侧考古现场时,许多村民正围在一处深坑边上张望。只见大坑东侧有一个用塑料搭起的帐篷,帐...
因为读音难听,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苟”姓后人,向公安机关提出改姓申请。无独有偶,这样的改姓行为,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日前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一方墓志,就记录了这一过程。 为配合清凉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2012年9月至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在上塔坡村北清理发掘了148座墓葬,时代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朝。在其中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铭——主人名叫荀曾,最高官至大理寺正,职能相当于如今最高人民法院...
墓志 唐代曾多次征伐高句丽,直到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最终灭亡了高句丽。近日,西安发现一唐朝造船大使墓志,千余字的志文内容翔实,涉及了不少历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历史。 墓志特色 出现多个“则天新字” 据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家马志祥、张安兴介绍,该墓志为泾阳县王永安先生所捐,长、宽均为58厘米,志文38行,满行39字,楷书,志四边饰蔓草纹,志文详细介绍了志主的身世...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十二月陈素轩与妻郑氏合葬墓志铭(图)瓷板横式方形,上额两旁作斜角,下端左右附贴有凸出板平面的呈横式双拱形承托底座。高17.5厘米,宽22厘米,厚0.5厘米。胎骨质坚细腻,俗话称糯米胎。釉面肥厚滋润,胎釉中闪浅肉红色。釉面有脱釉。款字青料色泽呈现蓝中微泛紫的浓重,但字迹清晰。书写有“殿士素轩陈公与节孺人郑墓……嘉靖己未年冬十二月口日之吉”等共484字,记录了死者的生平...
钱匡道墓志铭拓片(局部) 2012年4月,我市三星村夏庄出土了“大吴故钱府君墓铭记”墓志,经考古人员确认,墓主为杨吴时期的钱匡道。这个钱匡道究竟是谁?与扬州有何渊源?近日,我市考古人员编撰的《江苏扬州出土钱匡道墓志考释》出炉,对墓志进行了全面释读。 考古 五代十国砖室墓出土墓志 2012年4月,在扬州市城北乡三星村夏庄某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墓葬,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
《西安碑林墓志百种》是碑林博物馆配合馆藏墓志开放区域的建立而编纂的。该书从馆藏近三千方墓志中遴选一百种书法精美、史料珍贵者,其中北朝二十七、隋朝七、唐朝六十一、五代二、宋二、元朝一种,自后秦弘始四年(402)《吕他墓志》始,止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冯时泰墓志》,是西安碑林所藏墓志中的精华。在以书法艺术价值为上之余,还兼及历史文献价值。每种墓志,按入葬年代前后次序编排,先以图版形式展示墓志全貌...
西安碑林博物馆王其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文物局立项资助并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组织实施的科研项目《隋代墓志铭汇考》,作为二〇〇一年全国文博系统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历经五载辛勤努力,已于2007年10月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隋代墓志铭汇考》一书不仅是对纪念西安碑林920周年华诞的献礼,更是嘉惠于学林的丰富而珍贵的石刻文献资料,因此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隋代墓志铭汇考》由著名学者黄永年先生和台湾著名学...
在整理研究隋唐墓志的过程中,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盒唐代吐火罗人墓志,为研究古代民族迁移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等提供重要资料。主持研究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段志凌说,中亚古国吐火罗与唐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遣使朝贡、入仕宿卫之事新旧《唐书》中屡有提及,但其后裔及内附部众情况鲜见史载,目前考古发现方面也十分少见,《罗何含墓志》应当是陕西目前仅存的唐代吐火罗人墓志。根据刻于唐武宗会昌二年(...
唐朝时,传奇女子众多,除了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杨贵妃这些家喻户晓的皇室贵胄,民间奇女子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今天这篇稿件里要说的唐中后期的宋氏五姐妹。 近日,专家通过对近年出土于长安区的宋氏老二宋若昭墓志志文的研究,破解了历史一大疑惑:对中国古代女子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论语》,是宋氏五姐妹共同的成果。在此之前,有传言称,这是后人托宋氏姐妹之名所著。 唐德宗与侍臣写诗唱和都要...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18日透露,经对新见唐代内学士尚宫宋若昭墓志研究发现,其中记载的宋氏姐妹事迹补正了史传,再现了唐代宫廷中历六帝40余年的传奇女子宋若昭多彩人生,对研究唐代宫官及女性史具有珍贵价值。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墓在陕西被发现,唐代后宫女性群体引发关注。唐代宫官分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尚,尚宫是六尚的总管机构,涉及后宫中的诸多权限,在唐代政事中,经常可以...
唐代内学士尚宫宋若昭墓志拓本。资料图摄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18日透露,经对新见唐代内学士尚宫宋若昭墓志研究发现,其中记载的宋氏姐妹事迹补正了史传,再现了唐代宫廷中历六帝40余年的传奇女子宋若昭多彩人生,对研究唐代宫官及女性史具有珍贵价值。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墓在陕西被发现,唐代后宫女性群体引发关注。唐代宫官分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尚,尚宫是六尚的总管机构,涉...
奚国王子热瓌墓志拓片(西安市考古研究院 图) 日前,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一方珍贵的墓志铭,墓志的主人名叫热瓌,是唐朝北方奚国的王子,被当作人质派往长安,并最终安葬于此。 墓志上说热瓌“遘疾(恶疾)而卒”,但在专家看来,这一说法或许是要打上问号的。 铺自来水管道时发现墓志 这方墓志于2005年,被铺设自来水管道的施工队,在西安西郊石桥村南发现。墓志为楷书所写,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