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佐证 秦观祖茔在七仙墩

  昨天,受邀来扬的国内专家学者们相聚在“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扬州城考古的各个领域、各项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进一步促进扬州城遗址考古工作和地方文化研究。同时,宋辽金元明考古专业委员会也于昨天正式成立。副市长董玉海,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出席相关活动。

  扬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发祥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家、省和本地考古专家们在扬州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在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隋唐城市遗址、汉唐墓葬的考古发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尤其是通过城市遗址、墓葬、宗教寺庙、窖藏文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揭示了历史上繁荣时期扬州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1993年,扬州城遗址被评选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3年,隋炀帝墓的发现,成为扬州城考古的一个新亮点,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记者昨从研讨会上获悉,扬州市委、市政府对扬州城遗址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委托东南大学专门编制了《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批。另外,《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规划》也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论证,上报国家文物局。我市相关部门还组织实施了唐子城·宋堡城城垣及护城河一期保护展示工程,恢复、沟通护城河水系,保护、提高现有生态景观资源,真实地彰显护城河原本风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认为,一个城市没有保留下自己历史发展的遗迹,就丢失了自己城市的文化独特性。扬州在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方面,为全国城市树立了榜样。扬州城考古推动了中国城市考古学的发展,堪称城市考古的一个成功范例。

  专家发言

  扬州是中国城市考古成功范例

  安家瑶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城市考古在回答我们人类怎样一步步走过来,和我们将往哪里去的问题有更多的发言权。

  在扬州开展城市考古之前,中国的城市考古多集中在历代都城遗址。扬州城遗址的考古,在中国城市考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扬州历史悠久,得天独厚,建城2500年,连绵不断。另一方面,扬州城市考古起步早。20世纪60年代中期扬州城就经过初步调查,70年代中期开始配合基建进行考古发掘,有不少重要的考古发现。

  一个城市没有保留下自己历史发展的遗迹,就丢失了自己城市的文化独特性。扬州在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方面,为全国城市树立了榜样。扬州城考古推动了中国城市考古学的发展,堪称城市考古的一个成功范例。

  邗城之谜还有待考古来解答

  汪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迄今,除了邗城依然不见踪迹,其他各个历史时期城址城壕与城墙的面貌都在逐渐清晰。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应当是由不同时期构筑的城墙逐渐形成的,楚汉六朝广陵城的面纱正在逐渐揭开,隋江都宫城和东城曙光乍现。蜀冈下扬州城遗址唐至明清时期城池的沿革基本明确,唐扬州城的“四面十八门”正在明晰,扬州城遗址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心内涵的唐宋时期城址的基本情况基本明朗。

  邗城之所在、广陵城沿革和南城墙、隋江都城的面貌、重城究竟所指为何、唐宋扬州城内的形制布局等诸多问题均未解决,这也就构成了今后工作的重点。邗城位于蜀冈之上是无可争议的,但其具体是在蜀冈东缘的西部还是东部、邗城和战国楚扩建的广陵城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何,相关认识尚有分歧。

  今后工作主要是继续探秘扬州城遗址,计划继续发掘蜀冈南门遗址,逐步解明唐代南宋堡城宝祐城城门及其瓮城、杨吴时期天兴门、唐子城中书门、隋江都宫行台门,并了解广陵城南门以及遗址两侧形状是否与城门两侧阙相关等情况;继续探寻解明战国楚广陵城城圈是如何闭合的,在城址中部、东部找出是否有隋东城城墙或广陵城乃至邗城的城墙,继续探寻发掘相关水、陆城门,找出东城、宫城或与邗城、增筑部分的广陵城有关联;然后从城门、城内道路入手,探明城址内的水系、道路网,寻找大型建筑基址,逐渐切入城内布局的发掘与研究,找寻隋江都宫乃至成象殿以及东城,继续探寻邗城和邗沟。

  保留“邗”专用地名全国罕见

  蒋忠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早在5000至7000年前,扬州就有史前的原始部落。1993年高邮龙虬庄考古发掘出一处规模很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代表了江淮地区史前文化。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土著人被称为淮夷。周灭商后,周天子封淮夷居住的区域为邗。从“邗”的字义分析,从邑,干声,有涯岸、都城定义,即靠近江河的高阜之地,这与扬州南临长江,北据蜀冈,东靠大海的地理环境相符,这片区域应是封邗的范围。

  邗城、邗沟之名,应与这片区域为“邗”的范围有关,皆用“邗”字起名,至今只有扬州还保留着2500年前的“邗”专用地名,在全国历史名城中非常罕见。吴王夫差筑邗城,挖邗沟是为北伐中原称霸的军事准备,邗城应是军事基地之城,功能为驻军、建兵库、设粮仓,城的规模不会很大,后又经过几次征战,邗城会遭到破坏。如果通过考古能够找出居住点范围或残缺的城墙,或将助推寻找邗城遗址。

  “西汉广陵文化圈”是存在的

  贺云翱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教授

  西汉广陵在王朝版图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尤其是西汉早中期的荆、吴、江都三国封建时期,广陵作为封国中心城市,成为西汉王朝控制整个长江下游乃至东南沿海部分区域的战略要地。目前我们至少可以说,西汉时期封立于今徐州的楚国及其文化,与封立于今扬州的吴—广陵国及其文化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使是在封王一级,楚国王由始至终采用的“横穴式崖墓葬制”,与江都王至广陵王所采用的“黄肠题凑式葬制”也构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丧葬文化形态。我们初步判断,“西汉广陵文化圈”是存在的,它依托于西汉早期封国体制所形成的政治力量,对封域内的文化起到了传承、整合、建构、集聚、传播和强化的作用,从而推动了一定区域内文化特色及文化圈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西汉广陵这一区域中心城市所发挥的战略性、组织性、引导性的作用。

  宋代墓志佐证秦氏祖茔所在

  束家平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2011年6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蜀冈路南延段建设工地发现2合宋代墓志。经清洗辨认,这是宋代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其中秦咏墓志1合保存较完整,志盖风化严重字迹不存,志身表面轻微风化,字迹较清晰。夫人朱氏墓志保存较差,志身断为四截,字迹漫患不清,志文内容比其夫秦咏的简略。

  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的出土,将秦观家族上溯至高祖辈,大大突破了目前世界各地散存的秦氏家谱只追溯至秦观,秦观其上不清的历史史实。该墓志的出土对确认秦氏祖茔所在提供了难得的佐证资料,以往学界多认为秦氏祖莹在仪征张集秦家庄,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的发现,说明秦氏祖茔应在墓志发现地七仙墩或其附近区域。秦咏志文由孙觉撰,赵挺之书,孙升题盖,加之其孙秦观以及志文中提及的苏子瞻,此五人皆是大宋朝的高官大儒,诗词书法无所不精。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又一重要的实物见证,殊为珍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