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潘素艺术文献展亮相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今年正值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日前,“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与以往重点呈现张伯驹先生收藏、捐赠作品展不同,此次展览将从张伯驹、潘素两位先生的笔墨耕耘、诗文唱和、师友交往等角度,详细讲述张伯驹潘素伉俪的艺术人生。 
  
  两位先生是近现代特殊文化语境下浸润的一代文化名流。张伯驹更是为了抢救国宝,不惜变卖家产、身陷囹圄。 
  
  在书画鉴藏领域,张伯驹眼光卓绝、魄力宏大。从其自撰的《丛碧书画录》可知,在1960年以前,他所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便有一百一十七件,虽然数量并不庞大,但却涵盖了中国的历代书画史。 
  
  其中唐代及以前的书画珍品六件,宋代书画十三件,元代书画十一件,明代书画四十件,清代书画四十七件。如晋代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杜牧《张好好诗》、李白《上阳台帖》、宋代范仲淹《道服赞》、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都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煊赫巨迹。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社会动荡,大量珍贵的书画文物被贩卖出境,张伯驹为了使这些代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物“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在奔走呼吁的同时,不惜散尽家财。 
  
  像《平复帖》、《游春图》等作品,都是经张伯驹先生的努力才免于流落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将所藏书画捐赠国家。 
  
  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潘素亦雅擅丹青,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长于金碧青绿及雪景山水。 
  
  潘素在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等职。 
  
  此次展览中将展出张伯驹潘素伉俪不同时期的书画精品53件,文稿书信60余件,以及师友之间往来的翰墨30余件。 
  
  除此之外,张伯驹在词学方面也造诣颇深,周汝昌评说“如以词人之词而论,李后主为首,张先生为殿,恐怕以后不易再产生这种真正的词人了”。 
  
  其所著《丛碧联语》、《金章宗词序》等重要诗词手稿也将在展览中首次面世。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3日。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