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吃烤肉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小雅》里就有一首诗写到烤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灸。”“灸”的意思就是“烤”。这首诗是写贵族在请客饮酒时,将猎取到的几只野兔或带毛烧熟吃,或烤着吃。秦汉时期,人们吃烤肉已很普遍了,考古发现的东汉著名孝堂山墓道石刻画像上,画着两个好似主客关系的人席地坐在火炉两侧,一人手中各拿两根羊肉串,举在火上...
青釉盘口壶是隋代寿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这件寿州窑青釉莲瓣纹盘口壶(图1),高36.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8厘米。壶盘口外撇,长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壶的肩部置六个圆孔桥形系,系与系之间刻划两道凹弦纹,上腹部饰一周覆莲瓣纹,腹中部饰一周仰莲瓣纹,两组莲瓣纹间刻两道凹弦纹分隔开。壶身大半施釉,釉色青翠,玻化程度较好,晶莹透亮,略有细小的开片。腹中部向下腹部有自然垂釉现象,俗称“蜡泪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精致美观的瓷器是中国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词的英文名称“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 在郑州商城未发现之前,人们都认为瓷器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但是,1965年在郑州市铭功路商代墓中出土的原始瓷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点。瓷器是用高岭土烧制的,由于烧制需要较高的温度,还有施釉的工序在里面,所以瓷器的烧制难度要比陶器高的多。在郑州市铭功路...
1981年洛阳安菩墓出土的黑釉马,高73厘米,膘肥雄浑,造型雄健有力。这匹三彩马全身施以黑釉,唯蹄和头部施以白釉,鞍鞯俱全,华丽的装饰与黑色相配更显得醒目明快,它双耳后抿,劲若弯弓,四蹄抓地,仿佛要飞奔启程的姿态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三彩马是唐代最具特点的雕塑艺术之一。在冷兵器时代,马是战争的有力武器,马能役善战,又较易驯养,在古代军事、农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唐开国伊始,是依靠武力统一的天下...
虎子因形如虎而得名,始见于东周,流行于两汉,盛于六朝,衰落于隋唐。虎子是汉、六朝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关于它的用途,当今研究界有两说:一说是盛溺的亵器,一说是盛水器。“虎子”一词出于汉代,《周礼·天官·玉府》“凡亵器”,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亵器,清器,虎子之属。”《史记·万石君列传》集解引贾逵解《周官》:楲,虎子也;窬,行清也。”《说文解字》释“楲”曰:“楲窬,亵器也。”贾逵是东汉人,他解释...
乾隆时期,窑工已可用多层釉彩成功诠释古铜锈色,本器金属质感逼真,点饰石青斑彩或绿彩,一如青铜古物,让人铜瓷莫辨,是众多乾隆御制仿生瓷中的匠心独运之作。众多乾隆御制仿生瓷中,尤以此类仿古青铜瓷器最受推崇。众所周知,乾隆素来喜爱研习、搜集古代青铜礼器,尤其钟爱商晚期至西周时期之器,并以此为蓝本,烧瓷摹之。 本品鼓腹,呈梨形,造型源自商周青铜壶,而略加变更,器型愈加饱满,且两侧未饰环耳。此外,本应...
在古陶瓷收藏的实践中,几乎所有的收藏者都希望能够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上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好藏品。这里,结合本人的收藏实践,探讨一下关于窑变瓷器的鉴藏之道。 说到窑变,大凡收藏者都会想到珍藏在日本的曜变“天目”碗、钧窑瓷器上的彩斑、景德镇的“三阳开泰”窑变瓶等著名的窑变瓷器品种。事实上,全国各地唐宋窑口的窑变瓷器残片也早已被收藏者所关注。如建窑、吉州窑、乐山西坝窑、重庆昌州窑的黑釉窑变...
汉代绿釉陶,是流行于东汉为随葬而烧造的一种陶器,其造型之朴实、纹饰之秀美、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惊叹。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 低温釉陶是以氧化铜或氧化铁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烧成温度低(700℃左右),铜在窑内氧化气氛中使釉呈现美丽的翠绿色,铁呈黄褐色或棕红...
罐高18.5厘米。冬青釉又称“东青釉”,青釉之一。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所烧(在今开封陈留),所以称之为东青釉。东窑的特点是器的口、足色泽较深,与官窑相似,不同的是釉面没有开片纹。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窑址无处可寻,难以目睹史籍中记述的东青釉真面目。 目前所见冬(东)青釉,部分为雍乾时期烧造,部分为嘉道时期烧造。釉面光润,呈色稳定,以豆青为主色调,足大多刷黑褐色护胎汁。雍乾...
罐高18厘米。直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器身罩釉光润洁白,釉上绿彩凝厚泽莹,主题纹绿龙在白釉映衬下,昂首飞舞,分外醒目。龙纹具明代的绘制特征:扁嘴瘦身,一蓬长发,发上冲,发的造型如火炬;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四爪之第一、第二趾相对呈蟹钳状,四趾间的距离几乎相等,形状若风车。然而,通身底釉白度极高,色泽纯正,不同于明代;罐身呈球形,口部较小,造型隽秀;整体制作又非常规整,非清三朝莫能。 ...
罐通高26.5厘米。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是以铅为熔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这种黄釉始自明永乐年间,特点是呈色淡,釉面薄。宣德黄釉釉面肥厚,釉色娇嫩。弘治的黄釉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釉润,色泽均匀。由于此时的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故以“浇黄”称之。又因为它的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嘉靖以后,黄釉成为皇室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嘉靖黄釉色深,釉面凝...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藏有一件以形象命名为“白釉三翁醉酒杯”的釉下黑花瓷器,年代列为金。根据记载发现于巴林左旗的花加拉嘎乡前尹家沟。辽上京地区是契丹人的肇兴之地,金灭辽后对辽上京沿用100多年,元初逐渐废弃。巴林左旗的辽金文化遗存分布非常丰富。这件瓷器的发现地前尹家沟保存有大面积的辽金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白釉三翁醉酒杯(见图),高5厘米,杯子口径7厘米。为釉下黑花,釉不及足,施化妆土,胎...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官窑自唐代起,一般说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贡器,另一种是指官厂。唐代至元代,官窑多为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明代采取“官办民窑”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瓷器闻名天下,品种丰富,造型多样,不仅有青釉点彩执壶等生活用具,也有青釉点彩水盂等文房小件。本文要介绍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1),也是精巧可爱、美观实用的文房用具。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高5.2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全器塑一卧兽伏于一台面上,兽似狮而无狮之威猛,身体蜷曲,四爪伏地,尾巴卷垂,圆目竖耳,憨态可掬。通体施青釉,...
罐高21厘米。釉里红为瓷器高温釉下彩品种之一,元代创烧,系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于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由于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器的烧制,对窑室气氛的要求十分严格,容易走色或烧飞。元代釉里红多数没能烧好,颜色不纯,有的是浅红色,有的呈黑红色和黑灰色,而且很不均匀,成功的只是极少数。1974年在江西景德镇市出土的(后)至元四年(1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